建筑“含绿量”的多少,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含金量”。
6月19日,记者从建设部门获悉,目前合肥的绿色建筑规模和质量领跑全省,在长三角也稳居“第一方阵”,加速推动了城乡建设低碳环保转型发展。
安徽省城乡规划建设大厦
包河区BH202105号D地块商业项目
看看“最高级”绿色房子长啥样
一座楼房,能减少热辐射,吸附飘尘,还能产生氧气,而且超级省电节水,这样人居环境是不是会让人心动?
坐落于合肥市滨湖新区的安徽省城乡规划建设大厦,就拥有类似的多种绝活。该大厦是安徽首个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运营标识的民用建筑,也是合肥现有的最高级别绿色建筑之一,为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变“绿”提供了样板。
项目采取多层次绿化,场地绿化、庭院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组合起来,让建筑屋面、垂直外立面穿上“绿衣服”,形成立体包裹。这些绿景,不仅增强了屋顶的隔热、隔声效果,起到了吸附飘尘和产生氧气的作用,还可降低外立面对办公空间的热辐射。
大厦内不同区域引用了多种绿色照明技术,针对功能分区合理选择灯具附件。比如,楼梯间、走廊、前台大厅等场所根据工作时间自动开启、闭合照明,吸烟室、卫生间采用人体移动传感器控制点亮,地下车库停车位则使用LED感应控制。
此外,积极开发运用可再生能源,实现90%以上的节电率。采用竖直埋管的土壤源热泵系统,充分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达到室内冬暖夏冷效果。
项目在创造良好的声、光、热环境的前提下,极大程度地节约了土地、水、能源、材料等各种资源。根据目前的运营数据来看,每年节电约284.7万度,节水约2.07万吨,合计一年下来可节约运行费用约289万元,具有较高经济效益。
伴随着节能环保深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建筑“绿”起来,正成为擦亮城市低碳发展的新名片。
所谓“绿色建筑”,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绿色建筑等级由高到低划分为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和基本级。
让更多节能建筑“走进”市民生活
近年来,合肥绿色建筑呈现跨越式增长。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走进”了普通人身边,不但改变着建造方式、助力节能降碳,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在龙川路与包河大道交口,包河万象汇(包河区BH202105号D地块商业)项目今年5月份建成开业,迅速成为区域热门的商业新地标。
这座新建商业中心不仅提供了良好的购物环境,前不久还登上了2024年安徽省级绿色建筑项目名单,成为本年度合肥唯一上榜的代表项目,绿色建筑级别为二星级,示范面积达到22.9万平方米。
记者采访了解到,该项目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设置雨水回收系统,用于绿化灌溉和道路冲洗等,实现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5%。室外场地采用透水铺装,可以有效控制场地雨水径流。设置中水回用系统,充分利用非传统水源进行地库冲洗。
商业屋顶设置太阳能光伏系统,光伏系统发电量后期用于公区照明或景观照明。商业餐饮生活热水采用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集热器位于屋面。卫生器具采用2级节水器具,满足了商业运营的节水要求。
项目还专门设配备了能耗监测系统,对建筑照明系统、空调系统、动力系统等能耗进行分项电能监测。同时,设置了PM10、PM2.5、CO2浓度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室内空气品质,让环境质量可以变得更好。
通过点点滴滴的节能环保细节可以看出来,该商业中心成为省级绿色建筑“典范”是实至名归,而且还意味着合肥的绿色建筑在应用层面不断拓展扩大,从大型民生项目、公益性建筑向商业建筑等进一步延伸。
安徽省住建厅的相关人士指出,发展绿色建筑要与建设好房子融合,增加市民们对绿色建筑可感知度低。发展绿色建筑终极目标就是提升建筑品质,提高工程质量,优化居住环境,打造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和好城区。
来自合肥市城乡建设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合肥累计建成绿色建筑约12380万平方米。去年,全市民用建筑绿色建筑新开工面积3038.2万平方米,占新开工民用建筑的100%;新建民用建筑绿色建筑比例从2016年的25%,快速增长到 2023年100%。
率先实施民用建筑节能新标准
绿色建筑的推广和普及,离不开政策引领,尤其是行业标准及规范的明确。
早在2017年,合肥市就出台了《合肥市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这是国内首个地级市立法的绿色建筑法规,通过立法将绿色建筑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
2018年,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合肥市绿色建筑发展条例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推进绿色建筑发展从规划到建设再到运营改造各阶段工作及任务。2020年,市城乡建设局专门下文,进一步明确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责任,闭合绿色建筑建设全过程监管。
为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和“双碳”战略,进一步提升建筑节能降碳水平,2024年合肥市又创新政策,计划年内率先在安徽省实施节能率75%的新建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新标准对建筑屋面、外门窗传热系数指标做了大幅提升,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说,室内环境更舒适、使用费用更低,提升了建筑品质。对于企业来说,在建筑设计、材料选择、施工技术等方面要采取更加高效节能的策略,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向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
绿色建筑规模和质量领跑全省
总体来看,目前合肥的绿色建筑规模和质量领跑全省,在长三角也处于“第一方阵”,加速推动了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绿色建筑行业,涉及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相关建筑研究院、行业协会的多种主体。各方合力同行,才能进一步提高建筑人居环境品质。
近年来,合肥从规划源头落实绿色建筑发展要求,并纳入相应规划层级管控引导。在详细规划编制中针对不同性质用地,逐步将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要求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引导各开发地块落实绿色控制指标、建筑工程在规划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执行绿色发展标准。
同时,督促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新建商品房销售中心公示开发项目民用建筑节能信息等内容。要求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约定建筑节能标准,在《商品房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中规范填写绿色建筑等级、房屋节能情况等信息,推进建筑物节能减排。
为了推动高等级绿色建筑“阵容”壮大,将绿色建筑纳入高品质商品住宅规划建设标准,提高绿色建筑星级。截至目前,通过高品质土地出让的绿色建筑三星级商品住宅项目超过40个。
此外,从资金支持和激励手段上,对绿色建筑行业进行扶持。市城建局会同市财政局印发《合肥市促进经济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城乡建设部分)》,对新建民用建筑达到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根据建筑面积分别按100元/㎡、150元/㎡、50 元/㎡标准,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奖励。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吴奇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www.5ihefei.com/read-6669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