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桥”迁移复建竣工

合肥在线2023-11-27  140

导读:2019年下半年,因引江济淮工程建设需要,合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西桥被保护性拆除。历时4年,城西桥复建项目已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这是合肥市首次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迁移复建。城西桥位于合肥市高新区,横跨苦驴河,始建于三国时期,曾一度遭破坏,后来…

2019年下半年,因引江济淮工程建设需要,合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西桥被保护性拆除。历时4年,城西桥复建项目已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这是合肥市首次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迁移复建。

城西桥位于合肥市高新区,横跨苦驴河,始建于三国时期,曾一度遭破坏,后来历经多次重修。该桥为三孔拱形石桥。12年前,城西桥被列为合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给城西桥“减负”,多年前,高新区在城西桥东侧10米处,新建了一座混凝土桥梁供当地居民通行,并与城西桥组成了“姐妹桥”,城西桥不再通车。因引江济淮工程建设需要,2019年10月,城西桥完成保护性拆除。

城西桥复建项目施工方负责人殷德争透露,2022年10月,城西桥在引江济淮蜀山枢纽泵站江心洲上启动复建。复建时,1.5万块石料按照拆除时标记的编码顺序逐一复原。

11月26日下午,记者来到引江济淮工程蜀山枢纽泵站的江心洲,带有古韵的三拱城西桥已经建成。为了还原历史风貌,此次城西桥引桥四角还复建了四口水井,从进口俯视,井内已经蓄水。

桥头的一处,还特别打造了一个“玻璃罩”,里面展示了一批古木桩。这些都是在拆除老桥时,施工方在桥底发现,用于是支撑桥墩的。现场,还有一些工作人员在进行绿化施工。

11月中旬,合肥市文物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城西桥迁移工程竣工验收工作,方咸达等多位知名专家受邀参与。在现场,专家们分别从结构、建筑、工艺、材料等多个维度,对城西桥复建项目展开检查。

安徽省引江济淮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建管处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验收工作已完成。专家一致认为:“复建项目符合设计要求,结构安全稳定,可通过合格验收。”

此次复建城西桥,是合肥市首次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迁移复建。后续,桥下还将蓄水。从功能上来说,城西桥将完成“身份”转换。从之前的交通桥,蝶变为景观桥。

高新区城西桥社区民委主任黄桂曾参与过城西桥拆除工作。黄桂说,因为引江济淮工程建设需要,大家都已搬离家园,“社区居民对古桥感情深厚。此次复建桥梁,留住了大家的乡愁。”

合肥市文旅局文物管理处负责人表示,作为合肥市重点文物,城西桥复建最大限度保留了古桥的历史风貌。未来,这座承载乡愁的古桥,将成为引江济淮百里画廊上的一颗明珠。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方佳伟/文 杨凤炆/摄

新闻延伸

城西桥为何要迁移复建?

城西桥始建于三国时期,曾一度遭到破坏,后来经过多次重修。因引江济淮工程建设需要,2019年10月,城西桥完成保护性拆除。

迁移复建是对城西桥最好的保护

高新区城西桥社区民委主任黄桂透露,城西桥被列为合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为了给桥梁减压,相关单位在城西桥两端设置了土堆作为临时性保护。同时,又在城西桥东侧不远,新建了一座混凝土桥梁,供周边居民日常通行使用,城西桥也不再承担交通功能。

很多人疑惑,既然是不可移动文物,为何城西桥非要迁移呢?对于这个问题,参与此次城西桥复建竣工验收的古建筑专家方咸达给出了答案。他曾长期在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

“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主张对古建筑进行改建、移建。”在他看来,引江济淮工程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多方论证后,在建设过程中无法对城西桥进行避让。“对城西桥最好的保护就是实施异地迁移复建,这是万不得已的唯一办法。”

当年,城西桥进行异地迁移保护获得省市相关部门批准之后,合肥市文物主管部门还牵头组织了多次专家论证会,并邀请设计单位制定实施方案。

专家们认为,城西桥复建在蜀山枢纽泵站江心洲上,新址距离城西桥原址不远,可以最大限度保存城西桥的历史风貌。不但有利于文物保护,也有利于对外展示。

万余石料

逐一编码保存异地复原

对于不可移动文物进行迁移,然后异地复建,这在合肥市还是第一次。

这样的工作,难度在哪?对此,施工方负责人殷德争坦言,复建项目的难点,除了要克服疫情的影响,还在于迁移过程中要面临石拱桥的加固、拆卸问题。

2019年下半年,在施工招标中中标之后,殷德争就参与到项目当中来。施工队伍进场后,第一步工作是就是拦坝、清理淤泥。“当时,桥下淤泥已经有2米多深,都快淹没金刚墩了。”桥面上有一层厚水泥,也需要清理。这些工作就耗费了1个多月。

“城西桥有3个拱,处理起来必须非常慎重。”殷德争说,接下来,拆除前,核心工作就是给桥体打支架、做支撑,防止出现垮塌。这些准备完成后,拆卸石料构建,也非常耗费时间、精力。

桥体上的石料各种形状,规则的、不规则的都有,大大小小有将近1.5万块,拆一块就要编号一块,防止在复建的时候,把顺序弄混,给后期复建带来麻烦。编过号的古桥构件,都被统一运送到一个专门的库房当中保存,有专人负责保管,直到复建时拿出来用。

古桥复建最大限度保留原汁原味

除了此次参与竣工验收,在城西桥拆除、复建过程当中,方咸达也曾去现场给予指导。

方咸达表示,古建筑复建,从文物保护的角度上来说,一方面要保留古建筑的形式,另外一方面还需要保留古建筑的内涵。以城西桥为例,今人可以通过复建分析古人在这座桥梁建设当中的做法、技术手段等等。

城西桥原址地质条件不佳,所以古人在建设的时候,就在桥下打了众多木桩,用以支撑桥墩。“此次复建,虽然地质条件不错,但我们也坚持要求施工方打入一定数量的木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续古人的建桥手法和历史记忆。”

“复建后的城西桥,从结构上来说是安全可靠的。”方咸达认为,因为复建,桥下水系的改变、地点的变化,都是回避不了的客观现实。古桥复建,需要最大限度保留原汁原味。从现场来看,复建后的桥梁观感效果还有待加强,比如古桥韵味还需深化,后续需完善一些细节。

“复建城西桥,可以让后人追寻到古人的审美情趣。”方咸达认为,此次复建,城西桥的功能也有了转换,今后不再作为交通桥梁,而是作为一种景观桥存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最大限度留住了很多人的乡愁。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www.5ihefei.com/read-5449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