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食”光 如何养成风尚?

合肥在线2024-04-03  64

导读:居民在张洼幸福·邻里食堂就餐一粥一饭,三餐四季。近年来,以服务老人为主的社区食堂在合肥遍地开花。不过,这些自带公益属性的食堂要想“玩得转”,并非易事。社区食堂越来越多 日均服务3万多人次3月28日,张洼幸福·邻里食堂正式开放运营。这个食堂位…

居民在张洼幸福·邻里食堂就餐

居民在张洼幸福·邻里食堂就餐

一粥一饭,三餐四季。近年来,以服务老人为主的社区食堂在合肥遍地开花。不过,这些自带公益属性的食堂要想“玩得转”,并非易事。

社区食堂越来越多 日均服务3万多人次

3月28日,张洼幸福·邻里食堂正式开放运营。这个食堂位于合肥新站高新区张洼社居党群服务中心一楼,面积近400平方米,可辐射张洼新村、兴华苑等周边多个小区。这个食堂由七里塘社区管委会和苏州美滋美食品有限公司共同谋划打造。

七里塘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食堂实行早中晚三餐供应,提供10元、12元、15元等多种套餐。其中,10元套餐提供的是1种大荤菜、2种蔬菜,12元套餐提供的是1种大荤菜、1种小荤菜、1种蔬菜,而15元套餐提供的则是2种大荤菜、2种蔬菜。

苏州美滋美食有限公司驻合肥项目负责人秦先顺透露,在这里,辖区60-79周岁老人购买上述三个套餐中的任何一个,均可以享受八折优惠。此外,辖区低保对象和80周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五折优惠。

“自己不用买菜做饭,不用刷锅洗碗很省事了。”“这里的饭菜价格很优惠,真的很方便!”“食堂宽敞明亮,饭菜也是荤素搭配,考虑到了我们老人的胃口,很暖心。”开业这几天,来过这家食堂吃饭的老人,对此赞不绝口。

其实,这样新开办的社区食堂,在合肥市已经不少。合肥新站高新区社会发展局综合处工作人员透露,目前全区已建成老年助餐点52个,覆盖七里塘、瑶海、站北、磨店、三十头五大社区,惠及老年群众达1.9万人。

这种发展势头,在合肥其他区域也不错。以庐阳区为例,2023年就新增22个老年食堂和助餐点。目前,全区现有老年食堂(助餐点)90家,已经实现了全区的街道、社区全覆盖。

2023年,蜀山区在巩固提升已建成的65个老年食堂(助餐点)基础上,根据老年人需求和养老服务发展现状,新增了老年食堂(助餐点)21个。

据了解,目前合肥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逾151万,其中百岁老人更是突破700人,百岁老人五年来增幅近55%。

2023年,合肥市将老年助餐服务列入地方立法,这在全国省会城市当中还是首个。来自合肥市民政部门的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全市新建老年食堂(助餐点)290个,日均服务老年人3万多人次。

今年,合肥市还将持续优化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打造方便可及的就餐服务圈。

困难频现,如何开得稳走得远?

不只是在合肥,近几年,社区食堂凭借着距离较近、菜品多样、相对平价的优势成为一项广受欢迎的便民举措,全国多地都在积极开办。不过,据公开报道显示,国内多地出现了社区食堂停止经营的情况,有些食堂甚至开业不足两个月即关门。

在合肥,个别社区食堂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

2018年,包河区体育南村小区附近,相关单位委托第三方开了一家社区食堂,给周边不少老人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当时每天大概有一两百位老人前来,几元钱就能解决一顿饭,很受欢迎。

不过,好景不长,经营两年多之后,这家社区食堂就关闭了,这也让老顾客们很惋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价格低廉,食堂利润微薄,多重因素影响下,最终食堂经营难以为继。

2018年5月,在慈善人士的牵线搭桥下,瑶海区胜利路街道滁州路社区开办了一家免费素食馆。街道免费提供场地,并为运行投入了近20万元,而物资、食材均是来源于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日常运营全靠义工。

短短一年间,这里就接待了近7万食客。可是由于开放不设限、日常免费吃饭群体庞大等多种因素,如今这家食堂已关闭。

单纯的社区食堂,要想经营好并非易事。

在蜀山区笔架山街道天鹅湖社区,有一家2017年4月建设的助餐点。2019年5月该点装修升级改造,总面积120平方米,能同时容纳50位居民就餐。

“这个助餐点采取市场化运作,社会化运营的方式经营。”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为确保助餐点公益低价,社区牵头四家共建,社区负责助餐点硬件设施,业委会免费提供场地,物业补贴部分水、电,第三方餐饮公司负责运营。

针对居民需求,社区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专业面点师进行现场制作,提供早晚餐,中餐由第三方餐饮公司从中心食堂统一配送。

作为惠民工程,助餐点在兼顾一般居民的同时也将侧重特殊群体:辖区内60岁-70岁老人,就餐价格为8元;70-80岁老人,就餐价格为7元;80-90岁老人就餐6元;90岁以上老人免费。

对于辖区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社区组织志愿者提供免费上门送餐服务。

在多方“输血”的情况下,这家助餐点的经营情况如何呢?4月1日,社区工作人员透露,“去年,这家助餐点的支出和营收只能是持平,没有挣钱。”

引入“共享食堂”新模式,“微利可持续”经营

今年2月初,位于庐阳区的清华社区海棠花园小区老年食堂开张。这家食堂占地600平方米,提供一日三餐,每天可满足300余名老人的就餐需求。

辖区6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在银行网点办理助餐卡后,可通过“智慧食堂刷脸支付”享受优惠政策。在这里,每一道菜都是小锅现炒,每天至少提供9种菜品。每餐15元以下可享受8折优惠,15元以上可享受3元优惠(酒水除外)。

这家食堂又是如何“求生存”的呢?

具体运营方面,这里以社区老年食堂为中心,增设多项便民服务功能,以期做好公益和盈利相协调,实现“微利可持续”经营。

食堂不但开设了便民超市,还设有便民服务中心,提供家政、打字复印、家电维修等服务,价格实惠。运营方相关人士介绍,接下来,还将设置免费阅读空间,放置老年养生、儿童读物等多种类别的图书。

值得一提的是,为满足家庭聚餐的需要,食堂还开辟一大两小三个包厢,并引入“共享食堂”新模式,居民们可以自带食材,利用食堂提供的厨房设施、调料、包间等服务,和亲朋好友一起动手,大展厨艺。

“社区食堂+”渐成新趋势

“餐费价格与成本难同步,亏损缺口逐渐加大,是社区食堂想要长久运营下去面临的一个难题。”苏州美滋美食有限公司驻合肥项目负责人秦先顺介绍,今年1月18日,该公司与七里塘社区共同谋划的皖江小区老年食堂开业。至今,每月服务老年人4586人次,优惠金额超过1.8万元。

秦先顺认为,与普通餐饮店相比,社区食堂因为天然的公益属性,一般来说饭菜价格比普通餐饮店要便宜不少,利润空间很小。社区食堂鲜有大幅盈利的现象,“微利”已属较好,相当一部分则要靠补贴维系。

如今,单独开一个社区食堂,若没有外界“输血”的话,要想盈利是非常困难的。在其看来,仅依靠政策的“输血”,想要维持社区长期稳定的高质量经营,也是个极具挑战性的难题。

秦先顺认为,作为社区食堂,要想站稳脚跟,运营方需要思考如何“造血”,这非常重要。

在合肥遍地开花的社区食堂,是如何自我“造血”的呢?记者走访获悉,如今“社区食堂+”的模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七里塘社区相关人士介绍,以刚开业的张洼社居幸福·邻里食堂为例,这里并非仅仅就是一个单纯的食堂,还是老人们的交友休闲空间、文化活动平台。

这里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1+N”模式,实现生活服务全覆盖。

秦先顺介绍,一楼除了食堂之外,还有超市、居家养老中心综合体,老人就餐后穿过走廊就可到达居家养老中心转转。在这里可以打打牌、下下棋,还有理发、医疗、剧院等多种服务可以选择;二楼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年大学课堂,老人们可以在这学习书法、太极、舞蹈等多样化课程。

这样一站式的服务体系,有助于让辖区老人既能在这“吃得好”,还能“玩得好”“学得好”。

合肥通客户端- 合报全媒体记者 方佳伟

记者手记

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 不断探索求变

社区是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将食堂开到居民身边,是大家期盼的好事,也是利于长远的实事。

如何形成“自己养活自己”的良性循环经营模式,达到社区食堂公益属性与市场属性的平衡,是一项考验精细化运营水平的大工程。

除了选取老年人多、交通便利的点位精准打磨,社区食堂要想办得好,还需要在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不断探索求变,做足服务性文章,努力形成可持续的自我“造血”机制。

一日三餐,四季烟火。社区食堂,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让更多群众在社区食堂吃出幸福味道,不仅需要运营方自己多想点子,也考验管理部门的智慧。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www.5ihefei.com/read-6257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