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粮田变良田 金波荡漾五谷香 合肥高标准农田建设正酣

合肥在线2022-01-06  149

导读: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和乡村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到2030年,我国要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并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和乡村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

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到2030年,我国要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并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时下,在合肥广袤的乡村,一场高标准农田建设“百日大会战”正在火热进行中。在建高标准农田进度如何?建成项目产生了怎样的效益?今年我市又有着怎样的计划?为此,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开展高标准建设“百日大会战”

自2018年流转300多亩地创办家庭农场起,肥东县古城镇种粮大户李伦农一直有个愿望——田成方、渠成网,旱能灌、涝能排。如今,这一愿望正在火热的建设中变成现实,让他对今后粮食高产充满信心。

驱车沿着村村通公路走进古城镇城东社区坝无村民组,只见山坡之下的农田间,十几辆履带式推土机马力全开,来回穿梭,平整泥土,昔日的“巴掌田”“望天田”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连片的平整土地。

“这几年,我们家都是一季水稻,一季小麦、油菜。这边属于丘陵地带,农田大小不一、高低不平,不便于机械化作业,粮食生产人工成本很高。灌溉也是个问题,不少地方要靠水泵抽水。”李伦农说,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自己有信心增产增收!

正在田间指挥机械作业的许红兵,头戴安全帽,怀抱一堆图纸,鞋上沾满了泥巴。作为古城镇2021年高标准农田项目承建方负责人,自去年10月底开始,他就带着70多台机械奋战在当地的田间地头,誓要把“粮田”变“良田”。

“所有工程要于今年5月前完工,不能影响耕种。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许红兵说,整个项目看似简单,其实工序比较复杂。“拿耕地来说,首先要把表土剥离收集起来,这个土很肥沃最终是要还田的。其次要保证田块很平整,后期我们会向田里灌水,看水平线来决定是否要再次微调;最后就是要保证耕地的肥力,我们会根据测土配方结果,在深翻时把肥料撒下去。”

古城镇农办主任陈晓路介绍,2021年该镇高标准农田项目,涉及三个社区的1.4万亩农田,总投资3660万元。项目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深耕13000亩、地力培肥12600亩、清淤扩挖塘坝95口、修建泵站11座、开挖疏浚沟渠166.54公里、新建渠系建筑物1626座。“此外,还要新建砂石路26.41公里、土路47.22公里。目前,整个工程已完成70%。”陈晓路说。

在肥西县紫蓬山管委会境内,横跨张老圩村和周公山村的3000亩高标准农田项目也在紧张施工中。这个项目主要包括平整土地500亩,以及完善项目区水网路网、配套建设桥梁等。

“农田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圆通山水库,以前水渠全部是土渠,跑冒滴漏现象比较严重。一下大暴雨,又会遇到土渠垮塌、洪水冲入稻田的问题。现在全部建成生态渠,两边全部进行了硬化。”张老圩村党总支书记张传稳说。

走进项目区建设现场,沿着原有水系建设的生态渠道,宛若游龙,串联起一片片水稻田。“6条水渠原先的渠道坑坑洼洼,现在统一在1米深、2.5~3.5米宽。”肥西县紫蓬山管委会农发局副局长张瑞龙说,目前整个工程已完成85%。

“全市共有建设项目24个,目前已完成建设任务14万亩。当前,四县一市正抢抓冬春农田水利建设黄金期,加大人力、物料、机械投入,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百日大会战’,确保今年上半年全面建成。”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办相关负责人说。

数据显示,2011~2021年,我市累计投入59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353万亩。

助推农业生产阔步迈向现代化

高标准农田“高”在哪?建成区的变化最能直观反映成效。

隆冬时节,古城镇古龙社区的农田间,小麦、油菜绿意盎然。“2021年开春,我们村建成了4500亩高标准农田,小田变大田,土壤得到改良,路网水网也全部进行了升级,粮食产量一下子上去了。2021年,我们家种了200多亩水稻,平均每亩增产200~300斤。”古城镇古龙社区党委副书记刘金辉介绍。

“高标准农田建设显著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改良了耕地土壤质量,增强了旱涝灾害抵御能力,粮食普遍实现增产增收。”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办相关负责人说,项目区农田的灌溉保证率达到85%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提高到0.8,农作物产量平均增加10%以上。

不仅如此,农田“小并大”“短并长”“陡变缓”,告别碎片化,推动了农业生产阔步迈向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

2019年,长丰县义井镇红桥村争取上级投资1596万元,对全村5420亩耕地进行系统全面整治,实现了“田成方、沟成渠、路成网、涝可排、旱能灌”,并新增耕地300亩。随后,该村村民把承包地入股到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交由村集体统一经营。

“我们发展订单农业,引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金丰公社,进行‘耕种防收售’全程托管。”红桥村工作人员说,金丰公社集团化采购降成本、专业化种植高产出的优势,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和风险,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和农作物产出率,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针对建成高标准农田,我市支持村集体与农户统一签订流转协议,由村集体或土地股份合作社统一经营或流转,引进龙头企业,发展高效订单农业。

依托高标准农田项目区,2021年全市各地大力实施良种供应、技术规范、肥水管理、病虫防控、农机作业“五统一”模式,建设优质粮标准化生产示范区141个、120万亩,现代化种植方式让粮食产量和品质大幅跃升。

“此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带动村民致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2021年,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带动297户脱贫户通过务工、土地流转等方式实现增收;助推18个村补齐人居环境短板,实现宜居宜业宜游。

启动改造提升试点打造示范区

治一方农田,富一方百姓,美一方家园。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市、县两级分别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建设工作。”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我市整合相关涉农资金,提高投入保障水平,全面提升项目建设成效。近三年,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亩均投资达2500元左右,均高于省级规定的财政投入标准。

项目建设,质量第一。我市将项目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相关行为纳入诚信管理范围,聘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工程质量抽检;通过乡镇农民监督员,把好工程开工关、材料质量关、施工工序关、质量验收关和安全措施关,确保工程质量。

三分建,七分管。全市各县(市)均出台高标准农田工程管护相关办法和细则,按照“谁受益、谁管护”“以工程养工程”的原则,及时与项目所在乡镇、村进行资产移交,签订项目工程管护协定和责任书,保证项目长久持续发挥效益。

接续推进,久久为功。今年,我市计划新建21.3万亩高标准农田,同时在全省率先启动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试点建设工作。

“全市拟建成试点项目5个,单个项目规模不低于3000亩。我们鼓励县级在市级财政亩均投入3000元的基础上,增加投入,推进试点工作。”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办相关负责人说,试点项目区将强化高效节水灌溉、宜机化改造、生态绿色农业、物联网和智慧农业等元素集成运用,打造新型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本报记者 华新红·

记者手记

民以食为天,粮以田为本。

过去,在农村无论谁家分到“巴掌田”,都不会闲置,一定是精心呵护、年年种满。如今,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越来越多的“巴掌田”连成了片,变成了高产田,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农民的幸福源泉。

记者以为,“巴掌田”少了,可过去呵护“巴掌田”的精神不能丢。高标准农田,三分建七分管。各地要进一步创新管护机制,完善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资金、明确管护人员、开展日常管护,确保高标准农田建成后长久发挥效益。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www.5ihefei.com/read-107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