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走江淮之创新观

合肥在线2022-01-08  183

导读:1056秒!2021年12月30日晚,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EAST控制大厅里,正在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再次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实现了1056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这是目前世界上托卡马克…

1056秒!

2021年12月30日晚,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EAST控制大厅里,正在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再次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实现了1056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这是目前世界上托卡马克装置实现的最长时间高温等离子体运行。

不懂,但是听起来很厉害!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俗称“人造太阳”。这颗现在还藏身于实验室的“太阳”,一旦走出实验室进入商用阶段,或能为未来人类能源需求提供终极解决方案。巨大的潜力,让它备受关注,成为安徽科技创新的“人气担当”。

“人气担当”不止核聚变技术。量子通信、动态存储芯片、超薄玻璃等领域实现并跑领跑,墨子号、九章、祖冲之号等重大科技成果世界瞩目,托珠单抗诊疗方案、重组蛋白疫苗、交互式空中成像技术助力全国抗疫。

多年来积势蓄能,安徽的科创实力已然不容小觑。去年12月11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安徽2021年度区域创新能力排名第8位,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排名背后,安徽科技创新栽了多少树?未来能结什么果?在各地调研中,省委书记郑栅洁对此高度关注。

一  

2021年10月11日,郑栅洁在蚌埠市调研。

2021年11月13日,郑栅洁来到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调研大科学装置。他在调研中特别指出,“创新是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

结合安徽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就能理解这句话的分量。

从发展实践来看,近年来安徽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一体建设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创新平台,建成了32家省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着力打造科技设施联通、科技链条融通、要素流动畅通的创新矩阵,加快推动科技创新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跨越,引领安徽在高质量发展征途上迈出了更大步伐。

可以说,正是科技创新这个杠杆,有力撬动了安徽近年来的快速发展。面向未来,安徽要在区域竞争中实现更大的争先进位,需要解锁更多科技创新密码,用越来越多的科技硬核为自身发展提供更强驱动。

调研中,郑栅洁多次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掌握独门绝技”“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积极抢占产业和技术制高点”。

科学技术制高点,就是发展的制高点。对于一省来说如此,对于一国来说更是如此。安徽扎实推进科技创新“栽树工程”,既是为自身谋,也是为全局计。

履新安徽后,安徽大校大院大所集聚的科研基础让郑栅洁印象深刻。中科大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坐镇,让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等一众大科学装置相继布局安徽,构筑起安徽科技创新的硬核实力。

这些“国之重器”,郑栅洁十分关注。他在调研中强调,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科学规划建设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加大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力度,力争多出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在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体现更大作为。

科技强国是国家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布局省份,安徽既要为一省图远略,更要为国家御长策,立足大校大院大所聚集的优势,用好大科学装置等有利科研资源,努力点亮越来越多的科技树,用科技创新的实际成效为一域争光,为全局添彩。

二  

2021年11月26日,郑栅洁在铜陵市调研。

科技创新,是安徽的六大优势之一。但把优势变为胜势,还需做好转化文章。

如何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郑栅洁在调研中十分重视。他多次提出,“要把更多创新成果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速科技创新成果在安徽的产业化”“切实把科研高地转化为产业高地,切实把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能够看出,科技创新成果“就地转化”是郑栅洁强调的重点。

前面提到,安徽坐拥大校大院大所,省会合肥早就是全国“四大科教中心”之一,为何直到近几年安徽科创才名声鹊起,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都“默默无闻”?

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此前就地转化不足,许多创新成果“墙内开花墙外香”,落到其他地方安了家。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安徽必须打通创新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让更多科技成果真正为安徽发展赋能。

如何实现“就地转化”?郑栅洁在调研中给出了具体思路。

在合肥市,郑栅洁指出,要利用市场化的手段和办法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催生更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在蚌埠市,郑栅洁要求,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联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切实把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争先创优,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

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郑栅洁强调,要紧密结合我省产业链发展需求,探索市场化的成果转化应用机制,支持企业牵头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更好地支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归结起来,便是发挥市场化机制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联动的路子。

而从实际成效来看,近年来安徽创新能力之所以能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原因便在于成果转化创优打法,重塑了安徽科技创新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应用再到产业化发展的生态格局。越来越多科技树不仅在安徽发芽,更在安徽成长结果。以量子技术为例,多家量子科技企业的蓬勃发展,让合肥已成为当下量子产业重镇。

统计显示,2021年1月至11月,安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同比增长23.4%、18.0%;全省吸纳、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1041.03亿元、850.26亿元,同比增长65.5%、115.4%,持续呈现科技成果“进”大于“出”态势。

化积势为动能,安徽创新之变,前所未有。

三  

2021年10月8日,郑栅洁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大健康研究院调研人才工作,并出席大健康研究院挂牌仪式。

欲其薄发,必先厚积。

创新之变的惊艳,来自日复一日的积累。正如郑栅洁多次强调,“科技创新是栽树工程。”只有多栽科技树,栽好科技树,才能收获更多的创新成果。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科研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培养更多人才、招引更多人才、用好更多人才,是科技创新栽树工程的重要内容。

郑栅洁对人才工作极为重视,2021年10月8日在合肥市调研人才工作时指出,要求地方和省级有关部门自觉服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紧密对接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建好科技创新大平台,增强育人才、聚人才的功能,探索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去年12月3日,郑栅洁来到中科大宣讲十九届六中全会,结束后不忘与一线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创业团队亲切交流。他表示,要支持青年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切实把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打造“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创新生态,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才能激发创新活力。

郑栅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当好科技创新的“后勤部长”,针对科研工作的需求清单,完善服务保障机制,为科学家排忧解难,让科学家安心搞科研,持续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在蚌埠市,郑栅洁指出要聚焦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加快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积极创新科技体制机制,鼓励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写在生产车间里,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坚持市场驱动、需求导向,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www.5ihefei.com/read-127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