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变革的“下半场”怎么“打”?

合肥在线2022-12-18  116

导读:企业家论坛12月16日,2022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在合肥开幕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现场现场的听众正在拿出手机学习记录大会重要内容全球汽车行业正在经历变革期,行业内有一项共识:如果说电动化是这场变革的上半场,那么智能化就是下半场!12月16日…

企业家论坛

企业家论坛

12月16日,2022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在合肥开幕

12月16日,2022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在合肥开幕

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现场

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现场

现场的听众正在拿出手机学习记录大会重要内容

现场的听众正在拿出手机学习记录大会重要内容

全球汽车行业正在经历变革期,行业内有一项共识:如果说电动化是这场变革的上半场,那么智能化就是下半场!12月16日上午,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在合肥拉开帷幕,领域内诸多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齐聚,融合跨界力量,共同探索汽车行业变革“下半场”的发展新路径。

本届峰会为期两天,主题为“全球视角下的智能汽车发展之路”,邀请百余位来自政府有关部门和汽车、信息、交通、能源、城市、投融资等领域的行业机构、高校院所和领先企业代表,研判产业形势与发展趋势,并围绕“如何研判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新趋势”“如何将创新技术迅速转化为企业自身及产品竞争力”等当前智能汽车发展中备受关注的重大问题,探索、寻找“答案”。

峰会将举行5场开放论坛和2场闭门会,包括以“全球新变局与智能汽车发展新战略”为主题的企业家论坛;以“智能汽车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为主题的科学家论坛;以“把握智能汽车产业时代投资机遇”为主题的投资家论坛;以“打造双智协同未来之城”为主题的第二届“双智”(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论坛和以“打造智能汽车产业强国”为主题的生态论坛。2场闭门会则将重点关注科技企业如何赋能智能汽车产业发展,以及如何构建与智能汽车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监管体系。

此前,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已成功举办四届。该峰会高度聚焦智能汽车技术发展与产业链变革,并与行业当下热点焦点紧密结合,是传递权威信息、研判行业趋势、促进沟通合作的重要行业会议平台。

现在正是对的时间 合肥毫无疑问是对的地点!

安徽本土多家车企加速布局“智能化”

峰会首日上午,企业家论坛率先启幕。论坛上,国内外知名整车、通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代表性企业负责人,分享企业布局智能汽车领域的经验和建议,探讨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及企业战略重点。记者在会上获悉,安徽本土多家企业相关重点项目也在加速迈进。

大众安徽首款新能源车型

目标于明年年底前全面投产

论坛上,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葛皖镝表示,全球正在经历汽车产业的重大转型,而中国,毫无疑问,正处在变革的潮头,已成为全球创新的引领者。

“2022年1月至11月,全国生产625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06.9%,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占全球总销量的59%。”葛皖镝说,如今,大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着重于提升集团“在中国、为中国”的研发能力。为此,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将与合资企业一道,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共同投资约150亿欧元,加速布局中国电动出行领域。

谈及在安徽、合肥的落地项目,葛皖镝介绍,大众安徽是大众汽车集团在华第一家拥有多数控股权的合资企业,是集团推动电动化转型的关键支柱。

“说到大众安徽,不能不提‘安徽速度’!”令葛皖镝印象深刻的是,在短短18个月的时间里,大众安徽从无到有,建成了领先的MEB工厂,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和基础设施,以及毗邻工厂的供应商园区。葛皖镝表示,当前,随着首台预量产车型的成功下线,大众安徽正朝着首款新能源车型于2023年年底前全面投产的目标全速前进。

如今,大众安徽还有很多大“动作”。

葛皖镝介绍,他们正围绕大众安徽建立一个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价值链,涵盖从研发、生产到销售和售后的各个环节。同时,大众安徽还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出了智慧物流项目,以探索未来出行解决方案,助力合肥建设成为低碳智慧城市,将引入智能网联汽车电动卡车车队及L4级自动驾驶穿梭巴士,在大众安徽工厂及本地供应商之间运行,为员工提供接驳服务。此外,大众安徽还在合肥成立了新的大众汽车(安徽)数字化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以提高我们的数字化服务实力

“为什么选择在合肥践行我们的电动化愿景?中国有一句名言‘天时、地利、人和’。”葛皖镝说,现在正是对的时间,而合肥毫无疑问是对的地点。“过去十年,合肥经济显著增长,工业发展异军突起,高端制造业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其新的城市名片。如今,合肥正走在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业的前沿,这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环境。”

新技术应用,

让汽车可以像手机一样“惊喜迭代”

面对智能汽车行业发展,江汽集团总经理李明认为,当前,保障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可控尤为关键。同时,要加强对汽车操作系统、芯片、软件、自动驾驶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联合攻关力度,加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建设,要将智能汽车视为未来交通网、信息网、能源网“三网融合”的核心,推动交通和城市的智慧化改造。

“目前,江汽集团正在大力推进新能源智能化战略,在技术和产品研发方面,自动驾驶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研发已经取得积极进展。”

李明介绍,江汽的ADAS辅助驾驶系统已全面实现L2级智能驾驶,并完成了L3级智能驾驶的功能开发,同时正在对L4级智能驾驶功能样车进行常态化示范运营。在车路协同应用探索方面,江汽也已构建了覆盖全系列的车型、车联网业务平台和完备的车路云开发试验环境。“江汽与中国科大、清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所等联合开展了安徽省智能网联电动车关键系统集成开发与产业化项目,打造L3级智能网联技术平台,实现了具备L3级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产业化。”

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琅在论坛上再次强调,“电动车是上半场,智能车是下半场。”王琅认为,中国企业在智能网联这个赛道上是有相对优势的。“中国拥有全球领先的智能化技术,而且各大车企都在大力推进新技术的应用,包括智能座舱、云、OTA产品和服务等新技术应用,让汽车可以像手机一样快速迭代,不断给用户带来惊喜。”

“奇瑞希望在情感、品质、智能、设计等方面都要尽可能满足用户体验,为用户服务,一切从用户角度出发。”王琅表示,下一步,企业将面向整个新赛道进行发展布局。“我们目前最大的使命,就是给用户写出一篇精彩的文章。”

“飞行汽车”研究者“揭秘”研发初衷和技术

科学家论坛凝聚智慧力量

我们为何要研制“飞行汽车”?人工智能对汽车变革又起到了哪些作用?在科学家论坛上,众多院士、专家、学者于线上线下齐聚,分享全球智能汽车领域最新技术创新与突破,探讨中国智能汽车发展的技术路线。

“飞行汽车”离我们还有多远?

今年,全球首款载人级两座智能分体式飞行汽车工程样车在重庆发布。该样车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项昌乐团队研发,采用了自主垂直起降飞行器、智能操控座舱和自动驾驶底盘三个独立模块的分体式构型,可实现人员、货物空地转运的无缝衔接,具备更大的灵活性。

此消息一出,立刻引发广泛关注。在昨日峰会科学家论坛上,项昌乐院士在“线上”,为大家“揭秘”飞行汽车研发的初衷和所需技术。

项昌乐表示,当前,汽车拥有量增速远远高于城市道路资源的增长速度,城市发展面临交通拥堵和排放治理困难,在可见的未来,这种矛盾将日趋严峻。而飞行汽车就是面向未来城市立体出行的运载工具,是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一种新型交通工具。近年来,我国也相继出台了飞行汽车相关的纲领性文件。

“飞行汽车的研究很复杂,涉及很多学科,包括机械设计、控制以及智能车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项昌乐介绍,飞行汽车的发展需要突破5大技术群,包括飞行汽车构型技术,动力驱动技术,高效飞行技术,智慧驾驶技术和智慧管控技术,而每一项技术群中还都包含着许多重难点。

“例如在高效飞行技术中,因为飞行汽车在低空和城市典型飞行环境中存在扰动因素,就需要对飞行综合控制技术分别开展强增稳控制系统、容错控制系统及多构型匹配控制相关技术的研究,以提高飞行汽车的稳定性、安全性和高效机动性。”项昌乐说,在高效飞行技术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零部件试验、样机集成试验等多种方式,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行控制系统,完成了陆空一体平台、避障飞行、航道式飞行器大机动飞行,分体式飞行汽车自主飞行等试验。

样车已“问世”,我们离真正可应用的“飞行汽车”还有多远?

项昌乐表示,飞行汽车的研究难度大,挑战大,尽管目前很多研究机构和创新型科技企业都热衷于这方面的研究,但距离真正“落地”还有一段距离。“欢迎更多的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加入到飞行汽车的研究中来,促进飞行汽车尽快尽早落地。”项昌乐呼吁。

从汽车的研发到驾驶,

人工智能都有着强大赋能

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工业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杨善林向大家分享了人工智能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变革历程。

杨善林表示,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推动汽车产品从“单一出行工具”的功能汽车向“第三空间”的智能网联汽车转变,更为强调用户的智能出行体验。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人工智能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随着机器智能和数据智能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全生命周期过程当中的应用深入,汽车产品已经进入‘云、网、端’协同的智能互联产品,实现了智能辅助驾驶、人机协同驾驶、单一场景无人驾驶,同时,正在攻克复杂场景的完全自动驾驶技术。”杨善林介绍,在汽车产品越发智能的背后,汽车的制造和过程管理也越来越智能。在如今汽车的研发、生产、维护、驾驶等环节中,非常多的工作已经被人工智能取代,或逐渐将要被取代。

论坛中,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倪光南,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朱仲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等众多院士、专家、学者线上线下齐聚。大家共同分享、讨论全球智能汽车及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创新与突破,探讨如何实现跨界创新,推进汽车与5G通信、卫星定位、光电子等技术深度融合等。

第二届双智论坛在肥召开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建设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如何重构城市综合道路交通体系?如何利用智能化手段提升城市管理,从而打造双智协同发展的中国模式?12月16日下午,第二届“双智”(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论坛在肥举行,专家学者、企业家们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关注和讨论。

从设计到规划 为双智城市建设打好“草稿”

“推动双智发展中最核心的是建设智能化的道路。”在现场,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强调了道路建设对双智城市建设的巨大作用。

对于双智城市道路建设需求,张永伟认为,要从汽车输入的需求、交通的需求、城市管理部门的需求这三个方面来考虑,“智能道路的建设就是要摸清需求,形成叠加效应,来让多方在使用中得到满足。”

当然,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建设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在顶层设计、地方实践、社会投资、产业创新的共同推动下,双智协同发展已成为多方关注的热点话题。

如何让双智城市建设由试点示范向产业化发展和规模化应用推广阶段迈进?论坛上,来自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首席教授马春野提到,智慧城市建设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逐渐成为城市未来建设规划的重要部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城市协同发展,将催生大量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有利于汽车强国、交通强国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

从建设到运营 给双智城市建设做好“样板”

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城市协同将催生大量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有利于汽车强国、交通强国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2021年12月,包括合肥在内中国已经在16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以下简称“双智”)协同发展试点。

而如何完善配套设施与技术,助力探索汽车与城市融合发展的最佳路径,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可复制、可参考的双智模板,来自各家智能企业的专家们在会上也展开了有益的交流与讨论。

希迪智驾创始人及CEO马潍以重庆做的三级双智试点为例,对双智城市建设中的车路协同部分进行了分享,“我们从面向自动驾驶的试验区,到多场景创新应用的中视区,再到可感可知双智建设的民生推广区,为当地进行双智城市建设与运营。”马潍说。

会上,不少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都是对中国双智城市建设运营中所面临的协同机制、技术方案和相关标准等挑战以及建议进行有价值的分享。

行业盛会 为何“牵手”合肥?

合肥将打造集感知、通信等 能力为一体的智能设施

此次智能汽车行业盛会为何“牵手”合肥?历经多年积淀,如今,合肥在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既有着“敬产业”的诚意,又形成了“聚产业”的底气。努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接下来,合肥还将一往无前。

近年来,合肥坚持把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支柱型产业,引进了全球销量最高的大众汽车、国内市值最高的比亚迪汽车、新势力领跑行业的蔚来汽车,集聚了江淮、安凯、长安、国轩高科等一批头部企业,构建了涵盖核心零部件、整车生产、充电基础设施等完整产业链。同时,布局了国家智能网联电动汽车质检中心、江淮汽车新港试验场、大众安徽研发测试场等智能汽车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了中国声谷、超级计算中心、类脑智能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初步形成了底层硬件、数据计算、智能终端等完整产业生态。

目前,合肥正紧抓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机遇,顺应汽车产业智能化发展趋势,加快建设5000亿级产业集群,努力成为新能源汽车之都。下一步,合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将迎来怎样的新动态?会上也释放了更多好消息。

记者了解到,在基础设施方面,合肥将聚焦智强化交通超脑平台功能,建设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公共充电网络,集成交通管理、道路感知、高精度地图等智慧化系统,打造集感知、通信、计算等能力为一体的智能基础设施,让智能汽车感知全城、智慧畅行。

在应用场景方面,合肥正在打造全域场景创新之城,建设全省首个全域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1000公里自动驾驶测试道路,规模化推广低速无人车。同时,在产业生态上,合肥将依托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科大硅谷等创新创业平台,攻关核心技术,加速成果转化,推动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与互动。深入开展配套企业“双招双引” ,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

合报科学+融媒体工作室

本组稿件统筹: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刘畅司晨

本组稿件采写: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刘畅司晨 刘小容 汪涛 王书浒/文 吴翰林/图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www.5ihefei.com/read-1715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