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必答题”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合肥在线2022-12-26  131

导读:在肥东县长临河镇临湖南苑小区的就业车间里,退捕渔民正在赶制家用电器线束订单。 陈振 记者 郭如琦 摄肥西县花岗镇河丰社区“三秋”生产。记者 李予 摄肥东县陈集镇余六水库“渔光一体”光伏电站。  王尚云 记者 郭如琦 摄在肥东县古城镇陈兴社区…

在肥东县长临河镇临湖南苑小区的就业车间里,退捕渔民正在赶制家用电器线束订单。 陈振 记者 郭如琦 摄

肥西县花岗镇河丰社区“三秋”生产。记者 李予 摄

肥东县陈集镇余六水库“渔光一体”光伏电站。  王尚云 记者 郭如琦 摄

在肥东县古城镇陈兴社区,当地农户正在采摘金丝皇菊。  许庆勇 记者 郭如琦 摄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启动建设30个左右美丽乡村中心村、800个左右较大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1万户左右改造;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130.8公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884公里;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5%以上……

合肥正系统谋划,答好“乡村建设”这道必答题,以高水平乡村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冬日,天气晴好。

走进肥东县桥头集镇国光社区省级美丽乡村——山王中心村,目之所及,道路干净整洁,村里绿树成荫,一座座农家楼房、平房错落有致,鳞次栉比;文化休闲广场上,村民们或在健身器材上转体拉伸,或围坐在石桌旁拉家常,一片和谐美好景象。

“过去村里乱堆乱放现象严重,少数农户房前屋后杂草杂树丛生。现在环境大变,村里建设得像花园一样。不仅花红草绿,而且有了健身广场和文化广场。”村民王业炳说。

近两年,山王中心村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国光社区党委书记王禹介绍,山王中心村共有251户700余人。自省级美丽乡村启动建设以来,现已修建村主干道和入户路6500平方米,步行道2000平方米;整治河沟渠塘1.9万平方米,兴建9个污水处理池,铺设污水设施建设主管网和分支户管网1.5万米,改厕40户,安装太阳能路灯70盏。村庄及道路河渠范围内,绿化率达百分之百。

建设过程中,该社区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发动村民对村内道路、广场从“绿化、美化、净化”三个方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大家都很支持,建得快!你看,村里卫生干净,空气新鲜,家家门前都有竹栏围着小菜园,多漂亮!”老党员王道圣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现在,每天早上他都会去文化广场转转。

“我们将继续加大美丽乡村和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力度,让乡村更宜居更和美。”王禹表示。

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完成1万户改厕,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5%,2021年度33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722个较大自然村整治全面完成,2022年度30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683个较大自然村整治有序推进。

目前,全市具有旅游接待能力的美丽乡村中心村达300多个,占中心村比重50%以上。

我市以现有美丽乡村中心村、美丽宜居自然村为载体,突出“农”的本质、“村”的风貌、“人”的参与、“居”的变化,系统谋划、连片推进,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加快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步伐,探索让农房变客房、农品变商品、人力变人才、田园变游园、环境变梦境、乡建变乡愁。

未来一年,我市将坚持集成改革思维,以组团推进方式,力争启动建设30个左右美丽乡村中心村、800个左右较大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1万户左右改厕,系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质量,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精品线。

“市级初步安排4.76亿元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资金,采取‘大专项+任务清单’方式,撬动和引导各类资本参与人居环境全域整治提升,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该负责人表示。

“四好农村路”便捷高效

铺就“四好农村路”,架起乡村振兴的“桥梁”。

今年10月份,连接肥西县铭传乡南分路社区、三河村、鸽子笼村、农林村、杨店村等多个村落的南农路通车。如今,这条长9.91公里的农村公路正成为服务群众的“致富路、幸福路”。

“南农路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更为铭传乡特产‘庐州’牌天然蚕丝被、‘绿全糖’安徽省优质猕猴桃、‘大潜山启明’优质葡萄打通了销售的‘任督二脉’,带动当地数千名百姓就地就业。”肥西县交通运输局相关人员介绍。

铺的是路,连的是心。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百姓出行提供便利,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

“至10月底,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3.44亿元,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146.928公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924.077公里,年度计划完成率分别达92.67%、99.5%,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全市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88万公里,全面消除了等外路、未铺装路面,形成了以县道为骨架、以乡道为支线、以村道为脉络,与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城市道路等相衔接,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骨干路网和广覆盖的农村公路基础网,基本实现辐射全市乡镇、主要经济节点、村庄。

乡村道路要建好,更要管护好。今年,市交通运输局不断加大农村公路养护力度,实施大中小修、生命安全防护工作、安全设施提升工程等5类养护工程类型,332个928.68公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全部完工,县道全部实现专业化养护,乡村道基本实现专业化养护。目前,我市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

2023年,我市将继续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130.8公里,补齐县乡公路骨干网络结构;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884公里,解决农村公路技术状况。

“四好农村路”如同“毛细血管”一样,正延伸至合肥的田间地头、绿水青山,为农业生产、乡村旅游等注入强劲动能。

城乡供水加快实现“四同”

水是生命之源。让农村居民从“喝上水”向“喝好水”转变,合肥正在快马加鞭。

今年,我市在确保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的同时,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持续对农村供水设施进行资源整合,推进城乡供水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努力构建城乡统筹的供水新格局。

全市共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21处,总投资1.58亿元,涉及庐江、肥西、巢湖3个县(市)25个乡镇132个行政村供水区域,为38.3万农村居民提升改善了供水条件,其中为2.3万人新接通了自来水。全市推进实施水源工程建设、新(改扩)建规模化水厂、管网互联互通工程等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19处,完成投资23.2亿元,完工受益人口达85.7万人。对照“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进一步完善了我市农村供水设施和网络,全面提升了农村地区供水保障水平。”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98.7%,除少数偏远山区外,基本实现了农村区域供水全覆盖。农村饮水水质合格率目前为96.7%,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全市共建有55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供水规模合计达99万吨/天。

根据规划,2023~2025年,我市将继续围绕“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管理高效的农村供水保障体系”总体目标,从推进水源工程建设、城乡供水设施及网络建设、农村水厂并购整合、供水工程统一运营管理和农村供水信息化建设五个方面,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进程。

“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5%以上,城乡供水实现同源、同质、同量、同保证率,农村供水能够实现与城市同标准。”该负责人表示。 ·汪兴 赵杰 本报记者 华新红·

记者手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建设是工作重点。

所有行政村村村通硬化路、饮安全水、居生态村,电力、电信全部到村到户,村村建有图书室、文化站、医务室……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农村基础条件全面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成绩有目共睹。不过,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当前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需不断完善,持续提升。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我们要扼准重点、抓住关键、挖掘潜能,加快水、电、路等建设,强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保障;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www.5ihefei.com/read-2163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