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势已成!

合肥在线2023-05-05  208

导读: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的优秀表现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一抹亮色。一季度,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01.9%,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19.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2.69万辆、同比增长3倍。数据无言,却折射丰富的内涵、记录奋…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的优秀表现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一抹亮色。一季度,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01.9%,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19.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2.69万辆、同比增长3倍。

数据无言,却折射丰富的内涵、记录奋进的足迹。

如今的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链条完备,拥有江淮、蔚来、比亚迪、长安等一批整车企业,集聚产业链规上企业300多家,从业人员约10万人(其中整车企业从业人员超5万人),已构建起核心技术突破、产业配套合理、应用示范推广、标准体系完善的发展格局。

第三个10亿欧元“花落”合肥

4月18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将投资约10亿欧元,建立聚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创新与采购中心。新公司将落户合肥,涵盖整车研发、零部件研发及采购职能。

从2020年5月到2023年4月,仅仅3年时间里,大众汽车连续投出3个10亿欧元,都是落户合肥,为什么?

“我们选择扎根合肥,可以用中国的一句古话‘天时、地利、人和’来解释。”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葛皖镝说,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合肥成为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之都,而合肥的优质资源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专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

实际上,合肥与大众的缘分早在7年前就已结下。2017年6月14日,合肥市政府、大众汽车集团和江淮汽车三方投资协议签署;6月29日,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开工。短短一个月时间里,项目推进之快,让外界惊叹。

也正是这让人惊叹的“合肥速度”,一次又一次地让合肥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持续发力,展现出强劲势头。目前,合肥共有新能源汽车产业规上企业300多家,拥有江淮、蔚来、大众安徽、比亚迪、长安、安凯等6家整车企业。

同时,合肥加快打造更加完整的供应链,已集聚国轩高科、巨一动力、科大讯飞、四维图新、科大国创等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覆盖乘用车、客车、货车、环卫车等车型以及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

如今,“合肥拥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已成为不少企业对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共识。

配套从“链”入“圈”

走进位于合肥经开区南部的大众安徽核心零部件产业园的电池组装厂房内,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测试电池包。

“作为定制化厂房,我们筑巢引凤,依据大众安徽供应商的需求进行设计、施工,建成后定向租赁给供应商使用。”合肥经开区国有独资公司海恒集团副总经理蔚鹏介绍,产业园先后引进西德科、延锋集团等配套企业入驻,助力大众安徽形成集生产、组装、测试、发运为一体的产业链,提高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截至目前,大众安徽已有38家供应商在合肥投资,投资规模71亿元。

而在合肥经开区北部,投资15亿元打造的新桥智能电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已入驻延锋、海川、李尔等多家零部件配套企业,并发挥裙带效应,吸引西上海、天汽模、梦驰达等企业落户周边,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生态圈,形成既完整又高度聚集的产业链。

产业缺什么,合肥就补什么。一直以来,合肥都在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努力构建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体系。

“我们始终坚持‘本地替代’和‘区域协同’两端发力。实施产业链关键环节本地替代工程,加强区域合作,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本地替代”补链方面,我市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延伸带动产业链相关中小企业发展,构建需求对接、业务关联、市场融合、经营协同等模式,集聚零部件等配套企业近200家,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圈。在“区域协同”强链上,我市招引新能源汽车“百人会”研究院,组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新能源和网联汽车产业联盟、合肥都市圈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为产业发展、企业升级提供平台、智库支撑。

全力当好“首席服务官”

4月20日下午,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供需对接会举行。会上,企业家们频频互动、寻求合作,现场气氛热烈。

会上还传出重磅消息:除特殊专用车辆外,合肥市党政机关和市属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全部采购新能源汽车,新增及更新公交车全部采购新能源汽车。

对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合肥可谓不遗余力。不仅如此,合肥还提出,全力当好“首席服务官”、做好“最大供应商”,携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为汽车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合肥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近年来,合肥坚持纯电驱动技术路线,建立扶持政策体系,强化科技攻关、推广应用、双招双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价值和竞争力。

在政策支持上,我市先后出台了《合肥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意见》《合肥市新能源汽车绿色出行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形成“产业政策-兑现细则-实施意见”组合拳,有效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资金支持上,市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仅如此,2022年,市建投集团、市产投集团、市兴泰集团通过产业引导基金、创业引导基金、天使基金,以及债权、保理、担保等多种方式,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此外,配套使用环境也在不断提升。截至2022年12月,全市建成各类充电设施7.92万个,车桩比约1.34∶1,优于全国平均水平(2.95∶1),建设规模及车桩比均位于全国前列,初步形成了市区2公里充电服务圈,日均可服务约19万辆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

今年新能源汽车年产值力争超2000亿元

“作为全市工业经济预期最大的增长点,今年力争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达80万辆、产值翻一番,超2000亿元。”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末,全市新能源汽车产能有望超过300万辆,力争全产业链产值达到7000亿元。”

目标已定,如何实现?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支撑。今年,我市将全力服务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推动蔚来新桥基地、比亚迪等项目产能爬升,大众安徽、国轩高科电池项目加速建设。

同时,根据去年底出台的《合肥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围绕“三基地六园区”产业发展格局(“三基地”即下塘、新桥、新港三大百万辆整车生产基地,“六园区”即合肥高新区、新站高新区、包河区、庐江县、肥东县和巢湖市六大零部件园区),聚焦底盘、电池、汽车电子等细分环节,开展针对性强的招商。

“在招引过程中,我们注重引进与整车企业强相关的企业,比如精密铸造、车身轻量化结构件等项目,同时立足汽车的智能化方向,引进智能座舱、汽车芯片、汽车操作系统等软硬件结合的高技术类企业。”该负责人说,“另外,我们还将鼓励本地零部件企业主动嵌入整车企业供应链,提升本地配套率,争取新进入整车供应链企业(产品)30个以上。”

我市还将盯住关键核心加大科技创新。围绕国家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新布局、双智建设新模式、换电应用新业态,聚焦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发力,在重大研发专项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项目中组织实施一批重点项目。

乘风破浪,直挂云帆!

回望合肥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精准把握、果断出手,以及强链延链补链等一整套组合拳,都带有鲜明的合肥印记。可以说,合肥“汽”势,其势已成!

而未来,合肥新能源汽车必将乘势而上,书写更加精彩的发展篇章。

·记者 赵俊松 苏晓琼·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www.5ihefei.com/read-4224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