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无感”,长三角共绘一张“实景图”

合肥在线2023-05-15  192

导读:一条横跨元荡湖、长度585米的桥,连接了上海市青浦区与江苏省吴江区。居住在周围的市民在桥上散步,不知不觉就完成了一次“跨省游”。这座桥建成的背后凝聚了上海和江苏跨省域合作的政策协同效率,也是体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成果的生动案例。市民在连接…

一条横跨元荡湖、长度585米的桥,连接了上海市青浦区与江苏省吴江区。居住在周围的市民在桥上散步,不知不觉就完成了一次“跨省游”。这座桥建成的背后凝聚了上海和江苏跨省域合作的政策协同效率,也是体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成果的生动案例。

市民在连接上海青浦与江苏吴江的人行桥上休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一迪/摄

“原来上海和江苏的行政边界是非常明显的,一张直通湖底的围网贯穿元荡湖,既是行政划分的标志,又方便区分水体治理权责。自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成立以后,我们实现了真正的‘跨界无感’。”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生态规建部副部长刘伟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活动中说。

除了人行桥,还有驾驶时间仅5分钟的公路桥。而这段4.5千米的距离在2020年9月底之前还需要绕行40分钟的车程。刘伟解释说,以前上海的东航路和江苏的康力大道是两条“断头路”,各自有约两公里没有连通,导致跨省道路交通只能通过付费高速公路或从318国道绕路。

“断头路”的打通从工程操作层面来讲并不难,可难的就是省域制度的不同。为此,上海和江苏水务部门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沟通协商约3个月时间,形成一套“制度范本”——《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跨域项目水务准予行政许可判定书》,最终委托上海市青浦区的建设单位代建。办手续的时候,建设单位只需进一个门、送一套材料、出一个批文。

自2019年11月1日正式揭牌成立以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形成了112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8项已面向全国复制推广。

好风景吸引新经济。近年来,示范区重点推进新功能项目,比如青浦华为研发中心耗时3年,预计在今年年底建成交付108幢建筑,未来将达3.5万—4万名研发人员汇聚于此,“不仅带动整个示范区产业功能和品质的升级,而且也为嘉善和吴江招引了很多上下游企业,产业链的带动作用显著”。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忠伟说。

为了撬动市场的资源,示范区还成立了试点区开发者联盟,由行业标杆企业带项目、带资源到试点区投入建设,目前已有53家企业加入,如三峡华为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中美绿色基金等。

张忠伟介绍说,长三角三省一市的面积达35.8万平方公里,去年的经济总量是29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24%。相当于在全国1/26的土地上集聚了1/6的人口,产生了1/4的经济总量。

“作为一体化制度创新的试验田,示范区的使命就是拿出一批制度供全国其他区域学习借鉴,并且通过制度产生应用场景助推高质量发展。”张忠伟说。(记者 王一迪 魏其濛)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www.5ihefei.com/read-4298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