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 “绿”意答卷合肥“秀外慧中”

合肥在线2023-07-21  79

导读:柘皋河湿地全景十八联圩湿地巢湖大桥 李远波摄白琵鹭 孙葆根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今后五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多年来…

柘皋河湿地全景

十八联圩湿地

巢湖大桥 李远波/摄

白琵鹭 孙葆根/摄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今后五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多年来,合肥始终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深化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认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不断创新推进生态治理,打造巢湖这张“最好名片”,绿色发展留住绿水青山,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开启城湖共生、宜居宜业新篇章。

如今合肥生态环境大幅好转,生态颜值不断提高。翻开这张“绿”意答卷,合肥秀外慧中!

秀:

水质创最好水平, 生态佳绩屡创新高

蓝天白云,水清岸绿,这是合肥人眼中最实实在在的“生态之变”。

“‘合肥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合肥全市空气、水环境质量均达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而这一路向好的态势仍在继续。

2022年,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优的天数为71天,良好243天,优良率为 86.0%。2023年1-3月,合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4.4%,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4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PM10平均浓度为81.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

2022年,巢湖东、西半湖和全湖水质均值均为Ⅳ类,富营养指数降幅超过近五年之和,连续两年消除蓝藻异味。2023年1-4月,巢湖东、西半湖和全湖水质均为Ⅲ类,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在合肥刚刚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博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现场点赞巢湖,称巢湖治理取得飞速进步。

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的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2022年,合肥被评为“国际湿地城市”。随着十大湿地的建成,环湖湿地生态屏障初步构建,净化能力得到提升,十大湿地日均净化水量可达120万立方米。

城市绿色覆盖越来越广,全市森林覆盖率28.36%,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0.3%,人均公园绿地达13平方米,全市湿地率10.33%。合肥连续举办19届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成功申办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

外:

“外客”变“常客”,

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

2022年,巢湖生物资源调查结果显示,环湖湿地植物达562种,10年间增加了351种,环巢湖沿岸有记录的鸟类381种,仅去年以来就新发现14种。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这与环巢湖十大湿地的全面建成与巢湖综合治理的突出成效是分不开的。

根据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合肥全市湿地保有量11.82万公顷,湿地保护率约75%。建有国家湿地公园5处、省级湿地公园3处,湿地净化水质作用日益显现,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在众多生物多样性调查中,鸟类调查成果尤为显著。鸟类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2022年,巢湖共记录到鸟类287种,国家一级和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出现大幅增长,创环巢湖历史新纪录。东方白鹳、青头潜鸭、白鹤、黑脸琵鹭、黄胸鹀……越来越多的珍稀鸟儿来到巢湖,从“外客”变为“常客”,它们也用自己的翅膀为合肥的生态投上了宝贵的一票。

中华虎凤蝶、冰清绢蝶、宽尾凤蝶等本土蝴蝶翩翩起舞,宽带鹿角花金龟首次在巢湖被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蕨、粗梗水蕨、野菱、野大豆等都在巢湖岸边生长。除此之外,还有一大批人工栽培的植物,例如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杏、水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莲等。

慧:

治理模式充满奇思妙想

要想让合肥人拥有“蓝天白云水清岸绿”的宜居环境,就必须得有目标长远的治理模式。在“科里科气”的创新之都合肥,就连生态治理都充满着奇思妙想,到处可见“科技+生态”的模样。

大气治理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开展“天地空”一体化大气污染管控系统构建,建设空气微观子站227个、小型标准站133个。构建机动车排气污染“天地人车”监控平台,综合运用卫星遥感、监测子站、在线监控与监测、雷达走航,建立四维一体的科技管控体系,让大气污染无处藏身、有迹可循。

全面实施碧水、安澜、生态修复、绿色发展、富民共享“五大工程”,坚持点源、线源、面源、内源“四源同治”,使得巢湖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巢湖这一张“最好名片”越来越亮。

中:

“最好名片”切中大湖治理要害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考察调研时强调,八百里巢湖要用好,更要保护好、治理好,使之成为合肥这个城市最好的名片。2022年,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的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部建成。同年,合肥成功入选“国际湿地城市”。今年1-4月,巢湖水质一度达到Ⅲ类,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近三年来,总书记的嘱托始终激励着合肥,也不断见证着巢湖的变化。

巢湖之变,水面清澈、蓝藻无异味则最为直观。

近年来,巢湖首次监测到蓝藻水华的时间不断推迟,水华发生次数、累计面积、藻密度持续下降,实现了沿湖蓝藻不聚焦、无异味,合肥人亲身感受到了“看得到、闻得到、比较到”变化和喜悦。

2023年刚开年,合肥“追鸟人”夏家振就在合肥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卷羽鹈鹕的身影,这是该物种首次光临巢湖,并在巢湖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冬天。卷羽鹈鹕一时之间也成为巢湖的“明星鸟”,吸引了全国各地“追鸟人”前来打卡留念。珍稀鸟类对巢湖的“青睐有加”也直接印证了巢湖治理的成效。

大湖治理向来是世界难题,不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但合肥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愿以“愚公移山”之精神不断创新、久久为功。到2025年,确保巢湖流域国考断面稳定达标,巢湖全湖水质稳定达到Ⅳ类;到2035年,力争巢湖全湖水质达到Ⅲ类,争当城湖共生的养人福地,擦亮最好名片,打造巢湖名城。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张梦怡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www.5ihefei.com/read-4751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