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千年文脉 湖北搭起长江文化交流互鉴平台

合肥在线2023-10-21  76

导读:2023年10月11日《长江日报》第6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挖掘展示长江文化的多元价值,广泛宣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果,全面助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2022年成功举办“沿着长江读懂中国——湖北千里长江行”主题宣传推广活动基…

2023年10月11日《长江日报》第6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挖掘展示长江文化的多元价值,广泛宣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果,全面助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2022年成功举办“沿着长江读懂中国——湖北千里长江行”主题宣传推广活动基础上,2023年,湖北省组织“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主题宣传推广活动,从更广视角、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全面系统地触摸长江文化,解读长江文化,传承长江文化。

长江源沱沱河及长江源特大桥。

“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指导,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沿线其他12个省份文旅部门协办,长江日报传媒集团承办。

荆楚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

地位举足轻重

2018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印度总理莫迪共同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精品文物展时指出,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

2022年7月,“沿着长江读懂中国——湖北千里长江行”探访调研团在荆州、随州一带探访时,被气势恢宏的车马阵、精美绝伦的曾侯乙墓出土文物所深深震撼。

2022年7月26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湖北千里长江行”宜荆荆都市圈探访团走进荆州博物馆。

楚国八百年来创造了无比璀璨的文化。学者表示,楚文化特色鲜明,精神内涵丰富,不仅对中华文化贡献突出,在很多方面能与古希腊文化比肩而立。作为楚附属国的曾国,出土的乐器、漆器、青铜器精美绝伦,而曾侯乙编钟更是代表着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巅峰,象征着轴心时代人类文明的光辉成就。

2022年,学堂梁子遗址出土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面世,与此前出土的1号、2号头骨相比更加完整。这一惊世发现实证了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演化史。

湖北是长江文明重要发源地、楚文化发祥地、三国文化富集地。数据显示,湖北省登记备案博物馆达200多家,已有熊家冢、盘龙城、屈家岭、龙湾4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且有楚纪南城、铜绿山、石家河、苏家垄、明楚王墓、学堂梁子、擂鼓墩7处获批立项。我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数及立项数、评定数均位居全国第三,南方第一。

“荆楚文化是长江文化的重要地标之一,在长江千年文脉中特色鲜明,各类文物和文化资源丰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课题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中心总规划师宁志中认为,荆楚大地孕育了农耕、青铜、治水、文学、艺术等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荆楚大地也见证了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革命历史进程;荆楚大地还铸就了“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繁荣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湖北发起“万里长江行”

激发长江上中下游文化交流互鉴

2023年4月22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主题宣传推广活动在武汉启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认为,这是湖北省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主动作为,是我们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当中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2023年4月21日至23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活动首站“在武汉读长江”举行。7月21日至7月31日,青海、西藏长江源头段探访活动举行。9月5日至9月13日,云南、贵州长江上游段探访活动圆满成行。探访调研团先后走进各省份具有代表性的长江文化点位,并通过与荆楚文化的对话交流,讲好长江故事。

2023年4月22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主题宣传推广活动在武汉启动。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耿斌表示,“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是一项涉及长江全流域的大型文化探访活动,也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一项开创性、普及性、全民性活动,更是一次与长江流域各大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之旅。

“通过此次以长江为媒的探访活动,定会加深湖北、云南两省在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七彩云南定会与极目楚天开启新的更加美好的旅程。”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娄可伟说。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彭知勇也认为,“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拉近了长江流域各省份之间的距离,让各文化之间擦出耀眼的火花。

接下来,探访调研团将沿着长江,依次走进四川、重庆、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探寻巴蜀文化、湖湘文化、鄱赣文化、皖江文化、吴越文化、海派文化的精彩华章,解读长江、感悟长江,让更多市民读懂长江、读懂中国。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后强说:“湖北省举办‘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主题宣传推广活动,既体现出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也体现出开放包容、和衷共济的协作愿望,必将有力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

“湖北有如挑起一副‘担子’,把长江上、中、下游文化联结贯通起来”,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贺云翱教授解释,如果说长江文化主要有三大文化圈,即上游的巴蜀文化、中游的楚湘文化、下游的吴越文化,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北把上、中、下游三大文化圈联结贯通起来。

截至目前,“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主题宣传推广活动,中央及全国各地媒体发布稿件5000余篇次,传播量超3亿。其中,重磅报道《源头一滴水 世界一条江——在长江源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长江情怀》,在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当天,实现全网置顶。

万里相融

长江文化同源共祖多元一体

在青海、西藏、云南、贵州四省(自治区)的实地探访中,探访调研团发现了不少历史文化符号与荆楚文化相通相融,见证自古以来长江沿岸各地域文化之间就存在着交流互鉴,体现了长江文明的多元一体。

“青海柳湾彩陶上的绘画符号,与湖北宜昌秭归柳林溪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在造型和表达方式上有高度的相似性。”探访调研团特邀专家、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员陈树祥说。在西藏昌都卡若遗址,探访调研团发现几千年前西藏、湖北两地建房和制陶技艺有相似之处。

2023年7月21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调研团走进青海省博物馆。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刘玉堂认为,楚人从一开始就含有羌藏文化的基因,史载楚人之所以姓芈,正是由于楚公族的直系先祖季连娶了羌人部落首长的女儿,其后代从母系来看无疑具有羌人的血统。羌人是牧羊民族,而“芈”正是羊的象形,其读音“咪”即为羊鸣之声。“长江流域各个民族之间、文化圈之间,一直存在交往交流交融,长江源头发现楚文化元素正是这种‘三交’的实证。”

青海省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王进先说:“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充分说明,无论是物种、技术,还是资源、人群,甚至于思想、文化,都是在不断传播、交流、互动中得以发展和进步。”

“云南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比中原地区晚上很多,但却在春秋末期至秦汉时代孕育出古滇国青铜文化。公元前五世纪是以李家山为代表的滇文化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具有很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它吸纳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铸造技术,以当地的土著文化为本,接纳了北方草原文化、东南亚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等。”云南省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樊海涛说。

遵义海龙屯是贵州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与湖北恩施咸丰唐崖土司城及湖南永顺老司城作为中国土司遗产,三地联合申报并于2015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三处遗址都是土司制度鼎盛时期的遗存,是中国规模较大、格局完整且最具有代表性的土司城遗址。”陈树祥认为,三处遗址的组合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土司制度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集中体现了中央政府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大智慧,不仅使长江流域的土家族、苗族、仡佬族文化得以传承,经济得到发展,也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稳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次探访,我们也感受到,长江全长约6300公里,文化源远流长,更是一脉相承、连续发展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在长江文化的发展和共进中互相融合、相互创新,形成各自的地域文化,最后汇聚成长江文化‘大观园’。”陈树祥说。

 每个中国人心中

都有一条“长江”

“千万点滴汇成涓涓流水,长江源魅力无限”“万里长江,不到源头非好汉!”……这是“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主题宣传推广活动在长江源沱沱河进行的现场直播中,网友们的留言评论。

探访调研团特邀专家、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教授郑晓云表示,长江浩荡奔流不息,既有虎跳峡的万水奔腾、浪花飞溅,也有诗句中湖北赤壁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还有石鼓湾这样的看似江面波澜不惊、实则能量巨大,这些无不书写并印证了我们伟大母亲河长江的生生不息,让人真切感受到长江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胸怀与气质。

青海网记者党成恩随探访调研团一路调研青海的长江文化,他说:“此行让我对长江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视这条母亲河的生态环境与文化底蕴。我将带着这份感动与体验,在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去保护和传承长江文化。”

云南虎跳峡。

“我是云南本地人,平时特别喜欢来虎跳峡,每一次站在江水边,听江水的怒吼声,都能感觉到大自然与长江母亲河的力量。”云南纳西族小伙宣震告诉探访调研团成员。

云南省丽江市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副馆长张学文在为探访调研团成员介绍起“长江第一湾”和红军长征故事时,如数家珍。“作为土生土长的石鼓镇人,被金沙江水从小滋养着的纳西族儿子和听着爷爷、爸爸讲长征故事长大的长江的儿子,我一直就深深喜爱、依恋着我们的伟大母亲河。”

“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活动行进过程中,全国各地网友积极参与到活动的网络话题讨论之中。“这个活动让长江文化更加光彩夺目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网友@天天过江说。“共饮长江水,共话长江情。”网友@Sunshine苫说。“行长江,读长江,读中国。这个活动真的很有意义!”网友@天天的妈妈说。

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更是对“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活动连连点赞。“贵州境内赤水河、乌江、舞阳河、锦江、清水江等都是长江的支流,是历史上的文化大通道,沿着长江行走,寻找文化的关联,非常有意义、有价值,可以让更多人读懂长江,读懂中国。”

文、图/鄂文旅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www.5ihefei.com/read-5220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