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找人”让救助更温暖!合肥持续织密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

合肥在线2024-01-09  61

导读:2024年1月8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合肥市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倾力打造精准、高效、温暖的社会救助格局,2023年,合肥市社会救助大数据平台对各部门困难群众进行自动预警1万余人次,经过走访调查核实享受低保等救助保障政策3100余…

2024年1月8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合肥市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倾力打造精准、高效、温暖的社会救助格局,2023年,合肥市社会救助大数据平台对各部门困难群众进行自动预警1万余人次,经过走访调查核实享受低保等救助保障政策3100余人次,联动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1400余人次,有效实现“政策找人”“主动救助”。

“不声不响”的困难群体

因自身健康状况或不了解政策等原因,一些生活陷入困境的群众往往难以主动申请救助,成为“不声不响”的困难群体。

曾经,庐江县石头镇某村村民江某就是其中一位。

江某经安徽省立医院确诊为胸腺肿瘤,需要长期入院治疗。江某一家三人,因江某身体虚弱需要配偶照顾,家中经济来源仅靠儿子一人外出务工。

庆幸的是,该县民政局与县医保部门进行数据比对时发现,江某个人自付医疗费用超过3万元,于是第一时间通过低收入监测预警平台将预警信息推送至石头镇。

当地民政工作人员立即开展调查核实。随后,当地民政部门将江某纳入低保边缘家庭,同时帮助其向县医保部门申请医疗救助,切实减轻了江某的家庭经济负担。

健全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

如何及时发现那些“不声不响”的困难群体并给予救助?

“市医保部门定期将医疗费用自付部分超过1万元的群众信息推送至民政部门,由民政部门甄别是否符合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其他救助范围,从而实现‘政策找人’。”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为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机制,合肥市搭建了涵盖医疗、住房、教育、人社等部门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实现部门信息深度共享、数据分析运用。

在原有城乡困难群众数据库的基础上,全市各级民政部门通过群众申请、系统导入、部门共享、数据比对、实地走访等方式,整合各类低收入人口基本信息,形成覆盖全市、信息完整、分类分级的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同时,设置家庭易返贫指标预警线,对全市困难群众实施常态化监测,健全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

市、县、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四级民政力量,组建线下“铁脚板”队伍,充分发挥“线上预警+线下铁脚板”主动发现机制,将困难群众申请施救的传统救助模式发展到主动发现、帮办代办,将“人找政策”“单一施救”发展到“政策找人”“综合施救”。

构建多元化救助格局

在合肥,过去的“单一救助”,正加快向“多元化综合救助”转变。

近年来,合肥坚持以困难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强化基本生活救助、医疗救助、住房保障、司法救助、临时救助等综合保障措施,精准实施分类帮扶。

针对低保、特困等低收入人口,市民政局通过项目化的形式推行服务救助,开展“温馨家访”“温情相伴”“暖意行动”“携手同行”社会救助服务项目“四大”行动,增强困难群众幸福感,形成一大批社会救助服务品牌项目。

据统计,2023年,全市实施四大类服务项目153个,投入项目资金1258.02万元,撬动社会资金217.6万元,服务困难群众14.5万人次。

此外,合肥通过设立社会救助专项基金,成立社会救助工作专委会、建立“救急难”互助社,打造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合作模式,形成了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的局面。

市民政局还分别与市中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签署社会救助与司法救助相衔接合作协议,以共享救助信息、共担救助职责为统领,加大对生活困难群众的多元化综合救助工作力度,推动建设国家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的“合肥模式”。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李后祥 通讯员 徐静雅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www.5ihefei.com/read-5742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