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底栖、两栖、爬行、兽类……众多物种现身巢湖

合肥在线2024-02-29  32

导读:候鸟集群,鱼翔浅底,万物生长,“最好名片”越擦越亮。3月3日是世界野生动植物日,2月28日,安徽省巢湖管理局2023年巢湖生物资源调查的最新成果出炉。在巢湖流域水环境一级保护区范围内,共调查到鸟类287种,底栖动物85种,鱼类59种,两栖动…

候鸟集群,鱼翔浅底,万物生长,“最好名片”越擦越亮。

3月3日是世界野生动植物日,2月28日,安徽省巢湖管理局2023年巢湖生物资源调查的最新成果出炉。在巢湖流域水环境一级保护区范围内,共调查到鸟类287种,底栖动物85种,鱼类59种,两栖动物8种,爬行动物15种,陆生哺乳动物18种。

47391只!东方白鹳与小天鹅首次成为常见鸟种

鸟是自然界中富有观赏性的生物,水鸟多样性的丰富也直接反映了湿地保护的成效。

2023年,巢湖生物资源调查共记录到鸟类47391只,优势种群共2种,分别为红嘴鸥记录到6237只,罗纹鸭记录到5028只。其中常见鸟类共21种,包括白头鹎、斑嘴鸭、绿翅鸭、白浦路、小天鹅、东方白鹳等。值得注意的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小天鹅首次成为鸟类中的常见种。这份数据用事实证明了,越来越多的珍稀候鸟从“稀客”变成了“常客”。

小天鹅 陈振 摄

此次调查中,共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9种,分别为东方白鹳、黄胸鹀、青头潜鸭、卷羽鹈鹕、黑脸琵鹭、黑嘴鸥、白头鹤、白鹤、乌雕。此外,2023年度发现环巢湖新记录鸟类有9种。所谓新记录,则表示此前从未在巢湖记录过。这9种鸟类分别为卷羽鹈鹕、渔鸥、小黑背鸥、蚁鴷(liè)、小太平鸟、矛斑蝗莺、烟腹毛脚燕、中杜鹃以及斑脸海番鸭。

2023年度调查鸟类287种,占环巢湖历史有分布鸟类的80.2%,与历史资料相比呈现大幅度增加的趋势。环巢湖十大湿地中哪里的鸟儿最多呢?经调查发现,位于巢湖西南角的罗大郢湿地是2022-2023年度环巢湖水鸟最为丰富的地区,也是珍稀濒危候鸟最重要的迁徙通道、能力补给站和越冬地。调查还发现了巢湖3条候鸟迁徙路线,其中水鸟1条,林鸟2条。

东方白鹳和小天鹅同框 傅云飞 摄

国家二级保护底栖动物中国淡水蛏现身

底栖生物的维持湖泊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河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底栖动物中的许多种类,如十足目的虾、蟹以及具有潜在渔业价值的螺蛳属、田螺属和环棱螺属等,均是淡水湖泊重要的经济物种。然而,相比于鱼类等旗舰生物,有关底栖动物的调查却非常有限。此次巢湖生物资源调查开展全方位的巢湖流域底栖动物的调查,对维持和保护巢湖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

在2023年巢湖生物资源调查中,巢湖湖体共观测到底栖动物85种(1980-1981年历史有记录底栖动物55种),其中2022年共发现54种,2023年共发现61种(其中相对2022年增加7种);其中多毛纲3种,寡毛纲10种,蛭纲4种,昆虫纲50种,双壳纲6种,腹足纲5种,涡虫纲1种,软甲纲6种,国家二级保护底栖动物1种(中国淡水蛏),其中2022年和2023年均记录到中国淡水蛏。中国淡水蛏为我国特有物种,多见于河流和湖泊的泥底或沙底里,对栖息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巢湖禁渔以来,湖区渔业资源增加,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为水生动物野生种群的繁衍提供了稳定有利的生存环境。

在鱼类资源调查中,巢湖湖区及主要支流共采集鱼类59种。其中2022年共采集56种,虾类3种、蟹1种,其中湖区有49种,河流有50种,河湖共有种类43种;2023年湖区采集鱼类47种,河流有45种,河湖共有种类40种;2023年新增3种:镜鲤,胭脂鱼和中华鳑鲏;外来物种有3种,分别为麦瑞加拉鲮、斑点叉尾鮰、须鳗鰕虎鱼。

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虎纹蛙

作为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两个物种,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来自于非常遥远的时代。青蛙、乌龟、蛇、蜥蜴……这些都是大家熟知的两栖和爬行动物。

在2023年的年度调查中,共调查到8种两栖动物,分别是黑斑侧褶蛙、金线侧褶蛙、徂崃林蛙、中华蟾蜍、饰纹姬蛙、泽陆蛙、虎纹蛙和牛蛙。共发现国家二级保护物种1种(虎纹蛙),安徽省重点保护物种1种(中华蟾蜍),中国特有种2种(金线侧褶蛙、徂崃林蛙)。

虎纹蛙 田胜尼 摄

其中虎纹蛙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于2023年10月在庐江栖凤洲湿地被发现,这也是巢湖首次发现该物种,为环巢湖的新记录,虎纹蛙也是安徽省唯一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蛙类。

虎纹蛙的个头长得魁梧壮实,背部呈黄绿色,有不规则的深色斑纹,四肢有横纹,看上去像老虎身上的斑纹,故名“虎纹”。它还有一个俗称叫“田鸡”,但田鸡可不是鸡,可不能吃哦!它有“亚洲之蛙”之称。它还被列入2004年《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易危物种等级。

虎纹蛙常生活于海拔900米以下的稻田、沟渠、池塘、水库、沼泽地等有水的地方,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地。虎纹蛙为肉食性动物,以捕食蝗虫、蜻蜓、甲虫等昆虫为主,偏爱有泥腥味的食物,比如鱼肉、螺肉、蚯蚓等,捕食时间主要在晚上。

在爬行动物的调查中,巢湖水环境一级保护区共调查到2目6科15种,比2022年多调查到虎斑颈槽蛇、黑头剑蛇、铜蜓蜥、宁波滑蜥、中国小头蛇等5种。共发现国家二级保护物种1种(乌龟),安徽省重点保护物种3种(乌梢蛇、黑眉锦蛇和王锦蛇),中国特有种3种(双斑锦蛇、北草蜥和宁波滑蜥)。易危物种乌梢蛇和近危物种短尾蝮数量均有所增加。2023年春秋两次调查到濒危物种1种乌龟。

此外,2023年度共调查到爬行动物135只,春季50只,秋季85只。共记录到多疣壁虎72只,为巢湖优势种群。

陆域哺乳动物中,蒙古兔的记录到次数最多

对于上述几种物种来说,人类最容易辨识的还是哺乳动物,因为它们同人类一样都是最高级物种。然而在城市周边,它们一般都会躲避人类进行活动。

2023年度,巢湖共调查到陆域哺乳动物6目10科18种。其中首次调查到大麝鼩;2022年已调查到的大足鼠、山东小麝鼩、中华姬鼠及东亚伏翼今年尚未发现。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种(獐和貉),国家三有保护动物8种(东北刺猬、黄鼬、亚洲狗獾、猪獾、貉、赤腹松鼠、果子狸、蒙古兔);貉和獐的有效观测次数以及出现区域均有较明显增加。

在这些“小可爱”中,蒙古兔是记录到次数最多的哺乳动物,也是个体数量最多的。在发现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獐出现过7个,貉的适应能力更强,且繁殖能力强,调查显示一只雌性的貉往往哺育了2-3只幼体,有时甚至可一次哺育4只后代。有意思的是,野猪则一次性记录到15只幼崽,这也说明其繁育能力强。

2021年年底,安徽省巢湖管理启动了《巢湖生物资源调查及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基础调查研究部分)》项目,2022年1月项目正式启动现场调查工作。截止2023年底,已完成24期浮游生物调查、8期底栖动物调查、10期鱼类调查、4期哺乳动物调查、4期两爬调查、6期陆域植物调查、12期全湖鸟类调查和4期湿地植物调查。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张梦怡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www.5ihefei.com/read-6030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