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文物会说话|延续近4000年,这座考古遗址因何而特别?

合肥在线2024-03-26  35

导读:近日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安徽省郎溪县磨盘山遗址成功入选磨盘山遗址是皖南地区目前揭露面积最大 内涵最丰富遗物最多的遗址被列为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项目磨盘山遗址文化延续时间长 内涵丰富发现了马家浜文化 崧泽文化良渚…

近日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安徽省郎溪县磨盘山遗址成功入选

磨盘山遗址是皖南地区

目前揭露面积最大 内涵最丰富

遗物最多的遗址

被列为考古中国

“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项目

磨盘山遗址

文化延续时间长 内涵丰富

发现了马家浜文化 崧泽文化

良渚文化 钱山漾文化

夏商和西周-春秋时期的

连续文化堆积

是少有的连续延续时间

近4000年的中心性聚落

为认识皖东南及

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

提供了重要支撑

磨盘山遗址

位于安徽省郎溪县飞鲤镇新法村

现存遗址面积6万平方米

20世纪70年代因开掘新郎川河被发现

是一处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

聚落遗址

2015年 2016年和2023年

南京大学联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对遗址进行了3次发掘

共清理遗迹602处

其中墓葬343座 房址77座 灰坑163座

灰沟12条 特殊遗迹1处 陶片堆8处

编号各时期小件器物4019件

考古工作者初步确认了

郎川河流域的数处同性质的遗址

初步认定磨盘山遗址为一处区域中心聚落

南京大学副教授

磨盘山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赵东升介绍

目前初步确认现存遗址区域分为东西两块

西侧区域遗存年代

以马家浜文化时期至春秋时期为主

也有少量宋代墓葬

东侧区域遗存年代以商周时期为主

另外

在南部还有约3000平方米的明清遗存分布区

遗址保存较完整的核心区域为西部台地

更大范围的区域调查仍在进行中

考古发现的

马家浜文化晚期(距今约6200-5800年)文化层

可分为11个亚层

土色总体以融合了网纹红土的红黄色为主

文化层的形成原因以建设居址为主

居址在高地和低地均有分布

南部房址下叠压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较宽浅沟

沟内填土中包含有大量的生活用器残片

可见双鋬平底釜 甑 双鋬鼎等

崧泽文化时期(距今5800-5300年)文化层

可分为3个亚层

每层下和层表均分布有大量墓葬

叠压打破关系非常复杂

少量墓葬中随葬大口缸或多件杯形豆

则可能表明已有一定的等级或财富差异

随葬品中以大量的小口壶形器最有特色

鼎 豆 壶 罐 杯为基本的器物组合

花瓣足和圈足镂孔或呈算盘珠形的豆非常普遍

有的墓葬以随葬大量石器为主

有的墓葬随葬较多的网坠和形制

类似于觽一类的陶质织网工具

说明社会应具备一定的分工

良渚至钱山漾文化时期分为4个亚层

土色以黄灰色为主

文化层中可见较多的类似于良渚文化末期的

足尖外撇的三角形鼎足

和类似于钱山漾文化的大鱼鳍形鼎足

夏 商 西周 春秋时期可分为3个亚层

土色以灰白色为主

良渚文化时期和夏商时期遗存

主要分布于崧泽墓地的东侧外围

西周至春秋时期的遗存分布范围略广

另外

也清理了三座两宋之交的墓葬

出土随葬品类别基本相同

均为青白瓷碗 黑釉盏 铜镜 韩瓶及铜钱

其中一座同穴合葬墓规模较大

保留有部分木棺

磨盘山遗址出土遗物非常丰富

网坠和陶觽自始至终所占比例都很高

在其中一个灰坑中就出土了531枚网坠

一座墓葬中墓主人头部左侧

随葬了27枚陶觽

考古专家推测与遗址处于湖泊边缘

人类的生计以捕鱼为主有关

石器的数量和类型也很多

并且大多数都有使用痕迹

可能表明与石器使用相关的木工较发达

部分石制农业工具说明种植农业的存在

此外

自马家浜文化时期就已发现少量

水稻 菱角 芡实等植物遗存

以及兽骨 螺壳等动物遗存

说明古人生计方式自始至终均较为多元

另外一类较有特色的是仿生形器物

可见动物形象包括

圣水牛 猪 鱼 龟 豚等动物

还有桃等植物

玉器较多

可见器形有玦 璜 坠 管 小璧

环 纽扣 蝶形器等

大部分玉器均有重复利用的现象

有的断为几截仍钻孔缀合使用

表明玉器可能是作为珍贵的物品而使用的

还有一件存疑的石“磬”形器

出土于崧泽文化时期的墓葬中

双面磨制光滑精致

两边为原始边

其余两边已残

同墓还出土四件杯形豆

截至目前 考古人员已开展

环境考古 植物考古 动物考古

锶 碳 氧同位素检测

玉石器检测等工作

磨盘山遗址延续时间长 谱系完整

通过对该遗址的分期研究

可为长江下游谱系研究

和文明化进程探讨提供典型范例

此外 独特的地域环境和资源

造就了磨盘山人

开放 包容 平等的品质

使磨盘山遗址成为

古国时代次文明中心的典型代表

赵东升表示

磨盘山遗址

既填补了文化分布区域的空白

又证明了太湖西部延续近4000年的

重要文明传播走廊的价值和意义

是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的关键遗址

策划:钱彤 周红军

监制:万方

统筹:汤阳 宋卫义

执行策划:袁晗

文案: 别培辉 刘美子 李东标

设计:刘旭峰 夏园园

学术支持:南京大学副教授赵东升

鸣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新华网新闻中心

新华社安徽分社

新华网安徽分公司

联合出品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www.5ihefei.com/read-6205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