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发力,包河瞄准新质生产力

合肥在线2024-03-30  50

导读: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2023年,包河区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29家,总数已达851家,居全省县(市)区首位,而科技创新全国百强区排名则提升至第23位。2024年,包河将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形成新质生产力,以“工大智谷”等科创平台为抓…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2023年,包河区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29家,总数已达851家,居全省县(市)区首位,而科技创新全国百强区排名则提升至第23位。

2024年,包河将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形成新质生产力,以“工大智谷”等科创平台为抓手,全速推进“环高校科创带”建设。

搭平台

孕育更多科创“小轻新”,打造完整科技创新产业生态

产业兴,则包河兴。在包河,企业的一个个实验室研发节奏紧凑,或在积蓄力量等待爆发时机,或已凝练出“独门秘籍”在市场取得良好表现,并拓宽企业护城河。工大智谷内的安徽熊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坐进车里可以和家人朋友轻松聊天,或者喝杯热茶、看看电影放松一下,即可被送到家……在张贤文看来,随着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这样的场景其实并非遥不可及。

“新能源将成为未来智能网联汽车主要的动力源。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也是我们国家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张贤文解读,中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换道是必由之路。

一直以来,制约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因素就是电池。如何解决续航和快充问题,以及低温下电量保持问题,对于新能源车企以及电池企业来说都是头号大事。这其中也包括像张贤文这样的科研工作者。

“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打造最优质的动力电池及产学研平台,是我今后的前进方向和目标。”张贤文介绍。

近年来,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的召唤下,张贤文和他的小伙伴们走出实验室,让技术在企业开花结果,实现优势互补,为推动民族汽车和储能产业贡献力量。

深耕专业领域,聚焦关键技术,专精特新企业作为生力军,持续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科创“小轻新”正从四面汇聚,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团团星火。目前,包河区已建成包括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在内的13家众创空间与孵化器,包括“工大智谷”在内的“环高校科创带”规模初具。通过孵化,孕育出更多中小微科技企业,与区内重点企业互补,形成完整的科技创新产业生态。

谋转化

将更多科研成果从“书架”到“货架”

郭帅,现为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会员、国际水协IWA会员、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

自2006年从同济大学给排水专业毕业后至今,他便与“市政给排水”结下不解之缘。“在浙大读博的时候我就常思考,是否可以用一种超越传统设备的替代技术来解决满水管道检测与诊断的难题?”多年来,郭帅一直思索着这个问题。

“我很幸运,最终找到了想要的答案——外水检测机器人。但最值得骄傲的是,我在安徽合肥,将这项科研成果搬出‘书架’,抬到了‘货架’。”2017年,郭帅通过人才引进,来到了合肥工业大学,并担任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副研究员,开始着手将这项科研成果付诸实际的工作。

2023年11月,在包河区科技局等单位的全力支持下,郭帅与他的团队成员在工大智谷创办了合肥网管家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管网智慧化运维产品开发与产业化。

公司尽管成立不就,但开发的两个拳头产品——管网智慧排查与运维管理软件系统、管道缺陷AI识别软件系统已经获得国内多个城市的认可,并收获200多万元的订单,预计今年上半年全部交付。促进科技成果顺利转化,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

去年以来,包河区积极开展“要素承接、产业融接、服务对接”专项行动,着力打造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业培育体系,高标准建设“环高校科创带”。全年新建孵化器、众创空间3万平方米。

目前,“科大硅谷”包河科创中心、“工大智谷”成果转化基地投入使用,入驻团队12家。一批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实现产业化、商业化。

看未来

“最大变量”向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转变

三月伊始,包河区科创集团与合肥市科创集团“牵手”,共同运营工大智谷。

作为包河区“环高校科创带”的重要组成,工大智谷让老师同学们就近创业、舒心创业,是包河区“育好未来产业之苗”的重要抓手。

“最近,我们正在谋划实施‘赛马机制’,准备再引育10家科创企业,打造市级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放眼长远,除了推动区内高校成果转化项目,我们还准备大力引进合肥市外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和优质科技企业,目标打造国家级双创载体。”包河区科创集团负责人透露。

目前,包河区共有市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3家,总孵化面积10万多平方米,累计培育国家高企150余家。在孵企业(团队)400余家,知识产权申请数1600余件。

根据计划,2024年,包河区将全力推进“科创包河”建设,进一步做实科创平台、做强科创主体、做优科创生态,让科技创新这一“最大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包河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时期, 包河将深入落实“科技即产业”理念,聚焦体制机制再完善、主体培育上台阶、载体建设提档次、要素赋能强产出、成果转化优环境等五个方面,聚力“育苗、种树、造林”三件要事,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www.5ihefei.com/read-6234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