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合肥在线2024-04-27  24

导读:春拂四月,麦苗葱绿,坐落在双墩镇梁庄村的长丰利鑫家庭农场2160多小麦种植基地,23岁的“新农人”俞泽明正在利用无人机进行小麦植保作业,从而让种地更省心省事,给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走好乡村振兴之路。科技赋能种好田“别看年龄不大,但种地…

春拂四月,麦苗葱绿,坐落在双墩镇梁庄村的长丰利鑫家庭农场2160多小麦种植基地,23岁的“新农人”俞泽明正在利用无人机进行小麦植保作业,从而让种地更省心省事,给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微信截图_20240426161219

科技赋能种好田

“别看年龄不大,但种地也有五六年了,尤其年轻人爱学,运用科技种田他已超越了父辈,这几年种植搞得还不错。”在基地务工多年的张成久坦言。

长丰利鑫家庭农场负责人俞泽明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实施了“数字化大田农业遥感物联网管理系统项目”。

据俞泽明介绍,由各类环境传感器及测控仪组成,通过大田作物病虫害智能识别系统、图像识别、AI 诊断技术、全景设备进行病虫害的识别与信息采集,能够准确获取农作物田间虫情信息,为作物病虫害防治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础。

“另外,数字农业工厂农机智能驾驶系统,采用云RTK 高精度导航网络,实现智能精准自动化控制。”俞泽明坦言,通过物联网监测管理及手机APP,实现农业数据监控全覆盖。同时联合人工智能技术,综合气象、土壤墒情、作物生产周期等要素,可以实现从耕地、施肥、杀虫、收割、存储、销售的农业智能化、高效化。

科技赋能提升了农作物管护水平,有效降低成本,增加产出,增加效益。

绘就富农“新画卷”

“我们种植的小麦是厂家的制种订单品种,无论从种管技术,还是后续品质保证都有严格的指标要求。”望着满目葱绿的麦苗,俞泽明说,今年前期天气适合,穗头较大,预计产量在1100多斤,应该是个丰收年。“小麦收割结束,6月中下旬,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在发展传统农业期间,俞泽明和哥哥俞利鑫也在蹚“电商之路”。“乡村土特农产品较多,作为年轻人应该多学习、多尝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不仅让农户种得好,还要帮他们挣到钱。”说起作电商的初衷,作为出生在农村的俞泽明,更有一份独特的乡情。自2019年开展电商销售以来,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800万元,先后带动农户100余户增收,每户每年平均增收超5000元。在当好乡村“带头人”时,俞泽明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皖美新农人”称号,先后获得长丰县首届劳动模范、长丰县十佳种粮大户等荣誉。

以科技赋能农业生产,技术创新推动深加工,多渠道、多平台销售农产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俞泽明表示,深耕农作物种植、加工、销售,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把产业增值环节更多留在农村、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加快推动乡村产业。

“强农,科技须先行,我将用所知所学,把更多的农业新知识推广到乡村,带领农户一起种好地,端牢中国人的饭碗。”俞泽明信心满满地说,继续坚持科技引领数字农业,走好乡村振兴之路。(杜刚 杨柳)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www.5ihefei.com/read-6382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