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安徽各地市委书记、市长谈思路举措

合肥在线2022-01-05  141

导读:·编者的话·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安徽日报今起推出系列访谈,反映各地各部门做好经济工作的思路举措,进一步推动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落地。全力以赴稳经济 拉高标杆勇…

  ·编者的话·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安徽日报今起推出系列访谈,反映各地各部门做好经济工作的思路举措,进一步推动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落地。

20210526000133a.jpgB001.jpg

全力以赴稳经济 拉高标杆勇争先

努力开辟淮北更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境界

中共淮北市委书记 张 永 淮北市人民政府市长 覃卫国

淮北市委、市政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进中向好,用足用好“七大政策”,抓紧抓实“五项重点任务”“五项重大工作”,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忠诚尽职、奋勇争先,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五个淮北”,更好服务“五大安徽”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建强产业根基,助推城市能级之变。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000亿元。推动一产“两强一增”,成立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打造种业强市,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13万亩以上、总产量达150万吨;推动二产“提质扩量增效”,建成投用市科创中心,各级干部投入更多精力抓招商、抢项目,打造“五群十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百亿企业12家左右、千亿产业集群2个至3个、千亿园区2个;推动三产“锻长补短”,打造一批超亿美元级外贸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提质扩容。

深化改革开放,激活发展动力之源。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实行资源要素差别化、市场化配置,高标准建设企业服务中心,落实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扩大开放合作,落实淮徐结对合作帮扶事项,加快建设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全面参与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加强区域联动,彰显城乡协调之美。全域推进新型城镇化,兼顾 “面子”“里子”,提升新城新区建设品质,推动产城深度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攻坚、二年巩固行动,新建美丽乡村中心村32个。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做靓城乡生态环境底色。

坚持人民至上,走好共同富裕之路。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守牢安全生产底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将心比心做实阅信、接访等工作,常态化为民办实事,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坚持“三严三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

加快实施“六一战略”建设现代化美好亳州

中共亳州市委书记 杜延安 亳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邓真晓

亳州市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忠诚尽职、奋勇争先,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在皖北走前列、全省站前排、全国有影响。

拉高工作标杆,实现经济总量争先进位。强化横向比较、争先进位、走在前列的意识,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大力实施一产“两强一增”、二产“提质扩量增效”、三产“锻长补短”行动计划,推动三次产业系统的高质量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六一战略”,全力建设“一都一区一基地、一城一市一中心”,着力打造现代中医药及大健康等六大产业集群,努力推动经济总量在全国、长三角、中部地区、全省实现新赶超。

激发内生动力,促进经济发展质效齐升。强力推进“双招双引”,持续开展“亳州老乡,请您回家”和助力青年学子创业活动,抓紧抓实招商项目落地和建设进度集中攻坚行动。深化 “税信通”“免申即享”“一照通用”“一窗通办”等“放管服”改革,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牵引作用,努力闯出一条符合中央精神、契合省委要求、具有亳州特色的跨越赶超、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新路。

增进群众福祉,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开展信访事项“大起底、大化解、大督办”专项行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阅批群众来信制度,依法依规、穷尽办法、倾尽全力,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警钟长鸣抓好安全生产,稳妥处置重点领域风险,推深做实“一镇一委一站”城乡基层火灾防控体系,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守好安徽“北大门”。

狠抓工作落实,确保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自觉同党中央对标对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水平,扎实开展“三严三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行清单化、闭环式抓落实机制,推动“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安徽见行动”的要求在亳州落地落实。

把经济基本盘筑得更稳更实

中共宿州市委书记 杨 军 宿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启荣

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关键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宿州市将对标中央要求,落实省委部署,贯通“七大政策”,对冲“三重压力”,防止大起大落,加快总量提升、质量跃升、均量攀升。

三产协同保“稳”。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做优做强做大产业基础。推动一产“两强一增”,加快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增加农民收入,高位布局预制食品等产业发展,打造长三角能提供高质量、高附加值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推动二产“提质扩量增效”,以建设长三角区域数字经济基地为引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战新产业规模三年倍增,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为即期发展增添动能。推动三产“锻长补短”,开展“皖美消费乐享宿州”促消费行动,建设长三角区域现代物流基地,推动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投资拉动促“稳”。全面打响有效投资攻坚战,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抓项目上。放眼长远谋项目,既谋数量、更重质量,落地一批能够引领、带动、支撑未来发展的重大项目。虎口夺食争项目,树立全国眼光、全球视野,加强与杭州市全面对接合作,把招商之网撒向长三角、北上广深,高质量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倾心聚力保项目,坚持精力围着项目转、资源围着项目配、工作围着项目干,推行“宿事速办”,用最快速度让最好项目获得最优资源要素。

民生优先固“稳”。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以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为抓手,尊重历史文化沿革,接续实施“东进、北扩、南展、西优”,打造皖苏鲁豫交汇区域新兴中心城市。发展壮大县域、园区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伟大成就。扎实做好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工作,推动人民生活品质、生态环境质量、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依法依规、将心比心化解矛盾纠纷,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工作,营造向稳向好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稳中求进 奋力赶超 推动蚌埠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共蚌埠市委书记 黄晓武 蚌埠市人民政府市长 操龙灿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稳中求进、奋力赶超,加快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努力建设幸福蚌埠。力争明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一是坚持创优打法推动双招双引。围绕硅基生物基新材料等六大新兴主导产业,紧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深化与宁波等长三角先进地区结对合作,加快推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

二是坚持系统思维推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对标“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大力实施“510”工程,全力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深入实施“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大力实施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公司培育“五大工程”,推深做实“千企千亿”改造升级计划,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深入实施“锻长补短”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文旅融合,高水平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加快自贸区蚌埠片区建设。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成果转化。围绕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抓创新,建立健全“企业出题、能者解题、市场阅卷”机制,充分发挥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国家玻璃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优势,加快推动一批科研成果从 “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四是坚持城乡协调提升城市能级。以“四化同步”为路径,加快推进主城区“东西拓展、拥河环湖、南岸提质、北岸扩容”,综合实施“靓淮河”工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和功能品质,持续打造美丽乡村。

五是坚持以民为本促进共同富裕。发挥智慧教育优势,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深化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提升办学标准和教师水平。做强做实紧密型城市医联体,进一步巩固皖北医疗中心地位。超前谋划、因地制宜发展养老事业,进一步完善稳就业、促就业政策措施。持续推进平安蚌埠建设,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阅批群众来信制度,切实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确保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

稳中求进谋发展 奋勇争先勇担当

中共阜阳市委书记 孙正东 阜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玉杰

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深刻分析了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全面贯彻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形势,保持战略定力,弘扬“四奋”精神,忠诚尽职、奋勇争先,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注重协同并进,提升产业能级。研究制定“十四五”期间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谋划实施一产“两强一增”行动、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三产“锻长补短”行动,突出发展十大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八大制造业,全力推进“十四五”制造业倍增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三年倍增。

强化项目支撑,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四面出击找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一刻不松建项目、放眼长远谋项目,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一体化招商、基金群招商,扎实推进百亿投资项目、百亿营收项目、百亿特色园区项目“三个百亿行动”,全面打响有效投资攻坚战。

狠抓改革创新,激活发展动能。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政务便利化改革、用人实绩化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抢抓合肥、苏州结对合作帮扶机遇,深化与上海市徐汇区、松江区和浙江省台州市合作,用好“阜洽会”平台,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引领,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六大工程”及“4111”五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

坚持“四化同步”,促进协调发展。坚持一体化设计、系统化布局,加快建设皖北“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I型大城市,推动合肥都市圈联动阜阳城市圈发展。坚持建好城镇“面子”,做好城镇“里子”,着力打造以阜城为中心、县城为重点、重点乡镇为支撑、美丽乡村为基础的“四位一体”新型城镇化体系。

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发展成色。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动员全市上下始终保持争先的激情、开放的胸怀、创新的精神、改革的闯劲、学习的习惯、实干的作风,拉高标杆、扬长补短、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的更大进步。

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步伐

以实干实绩展示新形象新作为

中共淮南市委书记 任泽锋 淮南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孝成

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以钉钉子精神抓好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晋级进位的发展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大力实施产业转型攻坚行动,认真落实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强化 “双招双引”,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改造升级“煤电化气”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绿色食品六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锂电池电解液项目、宏泰二期、煤系固废综合利用园区等一批在手项目,进一步降低煤电产业比重,让淮南这座老工业城市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着力强化创新引领。打好科教资源牌,下好创新先手棋,用好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中电科八所等在淮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优势,坚持“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引进培养一批优秀创新人才,推动更多创新创造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创新之势推动发展之变。

着力深化改革开放。以“放管服”改革为牵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开发区“标准地”改革,开展“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管理,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强与上海市闵行区交流合作,深入推动合淮一体化发展,以改革开放激活发展动力。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大力实施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攻坚行动,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城中村、棚户区征迁改造,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大力实施生态修复攻坚行动,持续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大力实施社会治理攻坚行动,持续开展“四进一促”专项活动,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工作,补齐重点领域民生短板,促进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努力实现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

稳中奋进争先创优 真抓实干走在前列

中共滁州市委书记 许继伟 滁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吴 劲

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为我们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将紧紧围绕喜迎二十大这一主线,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努力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更强信心奋力争先创优。近年来,滁州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去年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称号,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我们将抢抓当前多重战略叠加的“机遇期”、宏观政策利好的“窗口期”,坚持争先进位不动摇,拉高标杆、只争朝夕,努力走在前列、多作贡献,奋力在全省全国横向比较中都能获得高分、确立优势。

更实举措加快转型升级。以实现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为目标,实施一产“两强一增”行动计划,提升农业综合产能,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加快乡村全面振兴;实施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推深做实八大产业链“链长制”,加快培育一批千亿产业、百亿企业;实施三产“锻长补短”行动计划,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更高质量推动一体化发展。深化与合肥、南京都市圈合作,深化与沪苏浙城市城区和园区共建,加快推进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新型功能区建设;抢抓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机遇,建立宁滁结对合作帮扶机制,强化市级统筹、县域合作,整市域推动“四化同步”,确保取得突破性成果。

更大力度扩大有效投资。全面打响有效投资攻坚战,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双招双引”上,全面抓好产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激活民间投资,确保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数在去年基础上再有新增长,力争百亿级工业项目实现县域全覆盖。

更高站位维护社会稳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促进共同富裕,统筹做好就业、教育、住房等民生保障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落实信访工作八项机制和基层党建重点考核信访制度,推进领导干部到基层接访下访,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滁州,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卧薪尝胆 发愤图强

在大赛道上跑出快速度

中共六安市委书记 叶露中 六安市人民政府市长 潘东旭

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既指明了经济发展方向,也明确了重点经济任务。六安市将全面贯彻,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进中提质、进中扩量,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以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新成就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拉升发展标杆。我们将直面总量偏下、人均靠后的“六安之痛”,紧盯速度、位次、督查激励,将六安的发展放在皖北6市、全省16市乃至长三角40个城市,各县区、开发区分别放在全省59个县、45个区、130个开发区的大赛道上去较劲,想对路子、找准门道,埋头苦干、只争朝夕,努力实现在全省增速列前茅、总量向中靠、人均朝前赶。

找准工作抓手。紧紧围绕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66项行动,牢牢抓住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对照报告列课题、围绕课题做作业、确定思路定方案、聚焦方案抓推进”已列出的40个课题所对应的工作,坚持清单化、闭环式推进。深入推进“积树成林”工程,大力实施“雁阵计划”,扎实开展“双招双引”聚焦突破行动,推深做实农业“138+N”“6969”工程,大力推进“旅游富民”工程,链上大合肥、融入长三角,不断实现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办好民生实事。既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也抓好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扎实做好教育、医疗、养老、生育托幼等民生工作,着力解决城市更新、学位、床位、车位、厕位等民生问题,大力推进城市“畅强补”工程,启动实施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不断促进中等收入群体扩围增收,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更有质感。扎实推进“重畅决”常态化机制化,落实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在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中践行初心使命。

展现奋进姿态。我们将传承弘扬六安红色精神,进一步强化“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意识,把工作当事业,把事业当学问,把岗位当阵地。领导干部坚持带着干、教着干、盯着干,既做改作业的先生,也当做作业的学生,把作风搞正、把工作搞实、把矛盾化解、把责任压实,努力做到一个人带着一班人、一班人带领一层人、一层人带领一群人,不断用奋斗与实干谱写新阶段现代化幸福六安建设新篇章。

在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中当先锋做高地

中共马鞍山市委书记 张岳峰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市长 袁 方

马鞍山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瞄准“十四五”在全省“总量双进位、人均争第一”、人均GDP跻身长三角城市前15位的目标,以“制造业三年倍增行动”为抓手,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安徽的 “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

突出制造业拉动,着力做大经济总量。认真落实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开展 “制造业三年倍增突破年”活动,打造“1+3+N”产业集群升级版,全年产值超3700亿元。强化“七未”项目攻坚,加快推进马钢新特钢、宝武特冶、吉利新能源重卡、蜂巢新能源、天能电池、泉峰汽车、中联重科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格力智能产业园、顺博合金、信义玻璃等龙头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加大“双招双引”力度,确保引进20亿元以上项目30个以上、百亿级项目取得新突破。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牵引作用,统筹推进闲置低效用地清理、“标准地”改革、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用最快的速度让最好的项目获得最优的资源要素。

突出一体化发展,着力提高城市能级。主动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集聚要素、配置资源、优化布局,全力推进宁马城际、巢马高铁、宁马高速“四改八”等重大项目建设,高水平建设江宁-博望新型功能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实施327个城乡建设“四合一”项目,加快开发建设高铁新城、阳湖片区,启动城市快速通道建设和过江通道前期工作,提高城市承载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建设乡村振兴样板区。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推动向山地区综合整治44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突出惠民生导向,着力促进共同富裕。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努力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全省第一。精准实施民生工程、民生实事,推进4159户棚户区、106个老旧小区改造,实施“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全力防控风险,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化解、阅批群众来信制度,建立清单化、闭环式信访机制,将心比心、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

奋力担当 奋勇争先

推动宣城经济提质扩量增效

中共宣城市委书记 孔晓宏 宣城市人民政府市长 何淳宽

2022年,宣城市将认真贯彻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郑栅洁书记在宣调研讲话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快推动经济提质扩量增效,为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作出更多宣城贡献。

一是以更宽视野拉高标杆。对标省内先进和周边苏浙地市,确定“奋力跳一跳”的目标,确保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2000户。扎实推进学“两湖”、提标杆,强信心、促跨越,深入开展“三比三学三赶超”活动,推动各级各部门奋勇争先,各项工作在全省争先进位。

二是以更高起点推动发展。聚力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抓好制造业总量翻番、市场主体倍增、千亿产业攻坚等“十大行动”,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着力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聚力投资拉动,坚持“项目为王”,强力“双招双引”,力争在招引百亿级项目上实现突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0亿元。聚力科技创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2.2%,新建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2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0家。聚力改革开放,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崛起成势,加快推进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宣城联动创新区、宣城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宁波舟山港宣城国际陆港建设。聚力绿色发展,大力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强化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绿色转型,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聚力共同富裕,强化城乡统筹,高水平建设23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力争经济强村占比突破30%。聚力民生改善,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化解、阅批群众来信等制度,增进高质量发展新福祉。

三是以更快行动抓好落实。充分发挥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夯实严实作风,提高专业能力,树立敢抓敢管、干事创业导向,打造肯干事、有激情、敢担当、善作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只争朝夕、日夜兼程、埋头苦干,推进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以进的姿态谱写现代化芜湖新篇章

中共芜湖市委书记 单向前 芜湖市人民政府市长 宁 波

芜湖市坚决贯彻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稳促进、以进保稳,以“进”的姿态筑牢“稳”的底线。

正视差距,明确“进”的空间。我们清醒地看到,在长三角中心区坐标系中,芜湖仍有不小差距,城市综合实力居长三角中心区27个城市第20位,进出口总额居第16位,城市创新能力居第11位,常住人口在全省仅排第8位,这些都是芜湖前进的空间。

发挥优势,坚定“进”的信心。芜湖位于长三角和中四角的交汇枢纽,坐拥长江黄金水道,具有国家战略的地位、长三角的区位以及中部地区的价位,完全有条件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实现更大作为。

对标对表,明确“进”的目标。 2022年,我们进一步抬高标杆,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今后五年,发展目标瞄准全国前50强城市,发展模式对标长三角先发地区,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基本达到长三角中心区平均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的含金量、含技量、含绿量、人均量在全省领先。

狠抓落实,增强“进”的动能。紧盯建设省域副中心,奋力在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中勇当先锋。实施一产“两强一增”行动。今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主要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率分别提高到66%和88%,加快培育6个百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实施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打造智能装备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家电等5个千亿级产业,未来形成5家千亿级企业、15家百亿级企业。把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首位产业,力争在上市融资、扩大产能、跨界融合、品牌提升、完善配套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实施三产“锻长补短”行动。组建成立市推进壮大第三产业办公室,统筹谋划推进供应链消费链两端延伸,建设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和示范区3家,进出口实绩企业突破1000家。聚焦 “中国视谷”、全球航空货运枢纽港等重大引领型项目,推动发展模式创新。实行清单化、闭环式工作机制,所有事项实施台账管理、督导督办、智慧督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拉高标杆 踔厉奋发

加快建设“四创两高”现代化幸福铜陵

中共铜陵市委书记 丁 纯 铜陵市人民政府市长 孔 涛

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铜陵将坚决扛起发展责任,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努力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

坚毅走好奋勇争先发展路。增强“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危机感,聚焦5年工业倍增目标,奋力跳一跳、加速跑起来,坚持“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锚定“智造新铜都生态幸福城”,加快建设“四创两高”现代化幸福铜陵。

坚决打好有效投资攻坚战。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围绕省十大新兴产业,灵活开展链长制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用好乡贤、校友、商协会等资源,完善招商考评机制,着力构建人人重视、合力共抓的大招商工作格局。持续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统筹推进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G3长江公铁大桥、北沿江高速、碁明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重大项目,实现产业项目投资占市重点项目投资比重超5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

坚定推动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深耕传统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通产业内循环,推动首位铜产业围绕新能源汽车等做好配套,朝着5G铜箔、纳米级铜等高精尖领域迈进,支持铜陵有色冲击国内第一、世界首位目标。大力发展半导体、5G、工业互联网等战新产业,高标准建设国家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做强铜基新材料产业,深入实施规上工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双倍增”计划,培育壮大新的产业增长极。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全面推行“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改革,深化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在开发园区、社区治理、教育医疗等领域打造更多铜陵品牌。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对标沪苏浙专项行动,全面推行说“不”提级管理、涉企政策兑现“免申即享”,放大政企沙龙平台效应,擦亮“亲商铜陵百分百”品牌。深度嵌入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积极融入合肥都市圈,争取铜陵联动创新区获批挂牌、上期所指定交割仓库验收获批,推动皖中南B型保税物流中心升级综合保税区。

坚守初心办好民生实事。精心实施民生工程,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推进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擦亮公共服务品牌,高水平建设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深化国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化解、阅批群众来信等制度,做到接访不走过场、写信真管用。

打好“四场战役”推动经济提质扩量增效

中共池州市委书记 方 正 池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朱浩东

池州市将全面贯彻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奋勇争先抓发展,主动作为保稳定,以横向比倒逼纵向比,推动经济提质扩量增效,努力实现“增速居前列、人均争上游”,奋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

打好产业升级攻坚战。一产围绕“两强一增”,打响中国特色农产品(九华黄精)优势区、“中国鳜鱼之乡”品牌,力争未来5年建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0个以上。二产围绕“提质扩量增效”,实施传统产业提质、新兴产业扩量、平台主体增效工程,推动“存量充分释放、增量迅速扩大”,确保3到4年再造一个池州工业,力争未来5年形成1个千亿元产业、3个300亿元以上产业、6户百亿元企业、60户十亿元企业。三产围绕“锻长补短”,彰显“山水池州·灵秀九华”特色,深度参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共同打造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

打好有效投资攻坚战。坚持以重大项目增量优化产业结构、做大经济体量,主攻一批牵引性、爆发性制造业龙头项目,今年重点推进宝镁轻合金、长江公铁大桥、石台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确保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80个以上、竣工100个以上。市委、市政府坚持每月集中调度、季度现场观摩调度、重大项目随时调度,10亿元以上项目纳入市级层面调度,推动形成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协同、本土投资与招商引资共进的良好局面。

打好双招双引攻坚战。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月外出招商不少于1次,建立龙头企业、链主企业招引目标资源库,完善重大招商项目专业尽调和联合预审前置机制,优化招商绩效考评,真招商、招真商。发挥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承接项目主平台作用,每个省级以上开发区谋划1个百亿级产业项目、储备10个30亿级产业项目、每年引进落户3个至5个十亿级产业项目。

打好营商环境攻坚战。全面推行“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改革,建立金融常态化服务新兴产业机制。建立县区、园区、企业评价市直部门制度,开展“局长走流程”活动,推动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以良好发展环境推动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稳住“基本盘”进逐“新赛道”

中共安庆市委书记 张祥安 安庆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君毅

新的一年,安庆市将全面贯彻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锚定 “进百强、上台阶”,真抓实干、紧抓快干、善抓巧干,以经济基本盘的稳和高质量的进,实现直道不掉队、弯道能赶超、新赛道求突破。

奋力争先进位。增强“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围绕“五年倍增”大目标,用“奋力跳一跳”的劲头,把“争”的参照物定得更高些,把“进”的目标定得更远些,全力以赴、背水一战,确保今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进入全省前列。

致力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一十百千”产业工程,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布局“双碳”“双生”等新兴产业,打造以头部企业为引领、“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为骨干、创新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工业 “甲级队”,建设长江经济带制造名城。加快构建“基金丛林”的金融生态,办好中华老字号、童装、刷业、塑料包装等品牌性展会,新上一批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骨干项目,促进服务业转型发展。认真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千亿大关。注重科技引领,谋划打造北大未来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一批“双创”平台,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勠力改革创新。完善“双招双引”顶格战法,突出“内搭平台、外联老乡”,精心办好宜商大会、投资人企业家对接会、院士专家恳谈会、青年徽商论坛等活动,在招引50亿级、100亿级重大项目上取得更多突破。坚持用改革“关键一招”破解要素瓶颈制约,深化财政、国资、“亩均论英雄”等改革,打响网格化清理闲置低效用地攻坚战,开展城镇开发和农村建房整治提升专项行动,打造全国一流“满宜办”营商环境品牌。

尽力改善民生。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解决就业、社保、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办好城区菜市场“建改转”、托幼服务、农村饮水安全及公益性公墓建设等群众关切的民生实事。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各类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安庆平安吉庆,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实施十大行动 奋勇争先创优

中共黄山市委书记 凌 云 黄山市人民政府市长 孙 勇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奋力起跳、奋勇争先的强烈信号,黄山市将紧扣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定位,精准落实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把独特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抓有效投资攻坚行动,谋划重点产业项目200个以上,开建省市重点项目100个以上,签约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40个以上,实现固投增长10%以上。

抓六业千亿乡村产业振兴行动,优化布局徽茶、中药、养殖、林特、农旅乡愁、数字乡村六大产业,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占比达2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十四五”综合产值突破1000亿元。

抓九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行动,实施高新企业三年倍增工程,加快市高新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十四五”工业增加值翻一番。抓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推进行动,推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黄山(皖南)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力争过夜登记游客超1000万人。

抓改革开放深化拓展行动,推动建设杭黄产业园、上海湾谷斐迪园、沪黄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实现企业首发上市新突破。抓城乡品质提升行动,实施村落景区化、微改造、精提升,改造一批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推动全域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抓山水人文保护提升行动,创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推进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建设,确保主要生态指标稳居全国全省前列。加快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271个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

抓 “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落实行动,实施百镇千村万户增收富民工程,推进城镇低收入群体关怀计划,在教育集团化办学、医疗高品质服务、城市数字化转型、安全生命线工程等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抓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行动,完善推广“作退一步想”调解法,推深做实全域平安创建,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市。

抓政治生态优化行动,实施干部能力作风提升年活动,常态化实施“四千工程”和迎客松英才计划,打造一支一往无前、风雨兼程的“梦之队”。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www.5ihefei.com/read-99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