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农人”创梦田野

合肥在线2023-11-03  85

导读:早些年,魏小青是一位跑长途的运输司机,如今在家门口经营餐馆,做起了研学旅游,想让田野成为更多孩子的第二课堂;王冰波原先是一名从事电声器材生意的老板,现在扎根乡村做起了乡村科普馆,让乡村振兴充满了“科技味”……在与乡村发生交集后,他们有一个共…

早些年,魏小青是一位跑长途的运输司机,如今在家门口经营餐馆,做起了研学旅游,想让田野成为更多孩子的第二课堂;王冰波原先是一名从事电声器材生意的老板,现在扎根乡村做起了乡村科普馆,让乡村振兴充满了“科技味”……在与乡村发生交集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田野创客。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将田间地头当成自己的逐梦舞台,书写更多“创客故事”。

孩子们在农田里体验劳作。

孩子们在农田里体验劳作。

运输司机返乡从事研学游

初秋的长丰县马郢村,果香丝丝,空气中都有了丰收的味道。

魏小青站在自家餐馆的门口,看见远处停放的几辆大巴车,“一到周末,村子里就热闹了,都是来村里研学游的孩子。”

今年3月份开始,魏小青几乎没怎么休息过。最忙的时候,一天有3000多名学生在马郢研学,看着一辆接一辆的大巴车从各地来到马郢,他的心里比谁都高兴。

虽说自己是地道的马郢人,但自从村子“火”了以后,大家都开始称呼魏小青为“田野创客”。

在2016年回乡之前,魏小青的人生轨迹与“田野创客”的名号相去甚远。

早些年,他跟村里长辈在外面跑过运输、开过挂车,甚至在工地上出苦力。过去的马郢,没有山,没有河,是出了名的省级重点贫困村。在外打工是大多数青壮年的选择,那些年魏小青只有在过年时返乡。

让他萌发“回村”念头的,是留在村里生活的孩子和老人。“每次离乡,老婆在车里哭,孩子在车外哭。”

其实,当时的魏小青也没想好未来要做些啥。好在多年打工,两口子存了一点钱,也算“见了世面”,各类的工作多少都接触了一些,加上本身不怕吃苦,干点什么,也能轻松上手。

孩子们在农田里体验劳作。1

孩子们在农田里体验劳作。

正当魏小青处于迷茫时,一通电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这次回家前,村书记钟宇特意给我打了电话,让我抽空找他聊一聊。书记平常工作也很忙,如果不是有什么事,不会给我打这个电话的。”魏小青心想。

等两人见上了面,钟宇倒也不绕弯子,现在大部分年轻人都回到了村里,还有从全国各地来的志愿者,都在村里发挥自己的特长。如果在外打拼的本村人,愿意回来支持村里建设,同时谋得一份收入,岂不美哉?

“那我可以做什么呢?”

“做餐饮、弄研学。最重要的是,试试当个‘田野创客’。”

回家和老婆商量,魏小青本以为会被“揪耳朵”,没成想她比自己都激动。这两年孩子慢慢大了不说,老人身体也不如从前,在外想做点什么小买卖也是人生地不熟,总觉得没有在家门口踏实。

也对,让我干点别的可能不行,餐饮还真难不倒我。家里的地就用来种点蔬菜瓜果,既然是回家开饭馆,那就干脆把饭馆开到家里。“当时就把家里整修了,前后投入也有十几万元吧。”

现在做餐饮的都讲究特色菜、装修时尚,光靠自己脑门一热肯定不稳当。正犯愁的时候,村里将安徽大学的老师请上了门。老房子应该怎么改造可以更“网红”;研学游不仅可以做散客,还要学会承接团队游;针对学校和企业,也可以提前沟通,根据不同需求打造定制游……

风从山外吹来,山水从此不同。

看着一拨又一拨的学生来到马郢研学,这片曾经寂静的乡村变得热闹了起来,魏小青也变得越来越忙碌,对未来也越来越自信。

“接下来,我要把自己的小店努力做成马郢的一块招牌,让它‘不只是一家店’,而是打动更多的人,让他们爱上这里。”

平日里少言寡语的魏小青,对待自己的事业可是一点都不含糊。虽然大家都说他现在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但他心里清楚,距离一名真正的“田野创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未来,他也想真正扎根在村子里,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助力马郢村实现乡村振兴,帮助更多人再就业,迈向全体村民的共同富裕。

在声学馆里,孩子们正在参与科学实验。

在声学馆里,孩子们正在参与科学实验。

电声器材老板开起声学馆

就在魏小青谋划着回家“做点什么”时,另一个青年也将目光锁定在了马郢。

从事电声器材生意的王冰波,最初是从朋友讲述的故事里“认识”了贫困村马郢。2018年,他以志愿者的身份与马郢“见了面”。

一切和想象中不同,村子小路旁种满了花草,村民正在盖新房。盖的还不是传统楼房,一栋栋各有各的设计。

“这哪里是什么贫困村,简直就是梦想中的田园!”王冰波的心里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要留下来,把公司也搬进村,当个新农村的“创客”。

戏曲、陶艺、农场,这些早就被别人“占领”了,作为地方企业,况且还是研究电子产业的,既然想在土地上做点什么,就得“接地气”。

外面的小孩都开始有意无意地接触到人工智能,如果在村里,可以让乡村小孩更多了解到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况且这也是自己企业一直在做的事情,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不就是一场“双向奔赴”嘛!

不过,这头还没想好怎么做,村里就主动找上门来了。

“我记得很清楚,去年9月22日,村里的负责人来公司调研,我们在一起聊了很久,也相当顺利。”王冰波说,当时,村里也一直在思考,目前乡村振兴发展得还不错,但是缺少一些科技含量,特别是希望可以让孩子们在村里就感受和了解科技产品。

对王冰波来说,企业确实有很多不错的项目,也愿意深入到乡村建设中去,但是将工业和乡村振兴融合到一起,这可并不简单。

既然想做,那就不要犹豫。瞄准声学馆这个项目,让声学人工智能的传播在乡村落地,孩子们还能体验到新奇的智能手段,比如对声音的观察、产品的制作等。

走进这家声学馆,处处都充满着科技元素。不仅可以感受听得到的声音,还能通过亲手调试声音呈现设备,让你“看见”自己的声音。同时,利用立体音响系统和高度清晰电子大屏,享受身临其境的高清视觉盛宴。

现在,村里的孩子们一有空,就会来声学馆体验一番,这里也成为他们的乐园。在他们看来,从这可以学习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科技知识。“之间办过几次活动,每场大概六七十个孩子,都玩得很开心。”

声学馆开起来了,能够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王冰波也感到很开心。下一步,他还想做一个“声音银行”,将村里老人的声音保存下来,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以后对村里文化研究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孩子们聚在一起,体验丰收的快乐。

孩子们聚在一起,体验丰收的快乐。

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扎根乡村

这些年,合肥乡村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成为一名名助力乡村振兴的“田野创客”。

“田野创客”其实本质上是一场运营思维的“升级”。钟宇说,在他看来,创客不一定是多大的运营官,小饭店、小文创店就可以是创客。

“传统的乡村缺少运营思维,更多是把东西种出来,然后卖掉。但运营是一个系统,包括品牌、渠道、活动的策划等等,甚至是人设打造,是一个体系,是一种生态,需要打破乡村固有的思路,让乡村有更多可能。”钟宇说。

这种“可能”,将迎来更大的舞台,更多的精彩。

如今的合肥,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广袤乡村呈现欣欣向荣新气象,像马郢这样的“网红”村越来越多,形成了种养业、餐饮、住宿、研学、电商、乡村体验等多业态共融共生的生态圈。

从“外乡逐梦”到“回村筑梦”,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在合肥这片土地上做起了“大文章”。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广袤田野,也给了像魏小青和王冰波这样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个体更大的舞台,让更多人选择乡村、扎根乡村。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王书浒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www.5ihefei.com/read-5296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

最新回复(0)